玻爾又沉思許久,只好提出自己的不成熟設想“它們可能是三倍于氫原子核重量的氫原子。至于實驗,我想可以用氫和氚的混合物通過金屬鈀的熱擴散實驗來檢驗。”
玻爾說的有點小專業,但各位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夠了目前物理學界還沒有中子的概念,所以不管什么假設,基本都是錯誤的。
果不其然,湯姆遜與拉姆齊一起搖了搖頭,他們很難接受玻爾的觀點。
湯姆遜側頭與拉姆賽小聲商量了一下,然后說“我們認為,你的實驗建議沒什么價值。”
湯姆遜的態度多少有點輕率,因為他是真的不相信玻爾的理論。
就在這場會議的幾天前,湯姆遜剛剛宣讀了自己的一篇論原子結構論文。
在這篇論文中,他也提出了一個原子結構模型。通過這個模型,不必利用任何經典物理學以外的原理,就可以解釋諸如光電效應、能量按量子化吸收等許多現象。
聽著似乎很厲害,但稍微想想就知道怎么可能不用經典物理學以外的原理,就能夠解釋光電效應
總之湯姆遜提出的原子模型與玻爾的完全不同,二者之間存在水火不相容的矛盾。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座的物理學家,就算不認可玻爾的理論,也會去熱議,卻根本沒人再討論湯姆遜的原子模型
此后多年,湯姆遜仍然不接受玻爾的原子結構理論。在1914和1923年,湯姆遜出版的兩本論原子結構的書中,甚至也沒有提到玻爾的量子理論。
一直到晚年,湯姆遜80歲時,才在一本回憶錄中提到玻爾1913年的論文。
他在書中寫道“這些論文使光譜學的某些部分從混亂走向了有序。我想,這是量子理論對物理學最有價值的貢獻。”
但這已是1936年的事了,量子力學早被世人公認,而湯姆遜的評價卻只有這么一點。
可能湯姆遜確實對量子力學確實存在一定偏見。
誠如普朗克所說,新理論必然要等老學者都死光了,才會被徹底認可
主持人盧瑟福再次看向瑞利“爵爺,您怎么看待能級理論”
瑞利和盧瑟福一樣,都是情商比較高的人,他抽了口煙斗,慢慢說“我在年輕的時候堅決地持有許多看法,其中一個看法是,一位過了60歲的人不應該對新穎的見解表示自己的看法。盡管我承認,我今天并不怎么篤信這一觀點,多少不服老,但它還是足以使我超然于這場討論之外。”
瑞利的意思很明顯,既沒有表示贊成,也沒有表示反對。
接下來是德國學者們的表態。
勞厄上臺說“首先,我要傳達一下慕尼黑大學索末菲教授的看法,他對玻爾先生的理論模型非常感興趣,也認為這是重大的進展,論文中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對普朗克常數更多的應用。”
玻爾迫不及待地問道“索末菲教授認可我的理論”
勞厄說“事實上,索末菲教授的最后一句話是,他對一般的原子模型頗有懷疑。”
玻爾有些失望,但也太好表現出來。
勞厄繼續說“除了索末菲教授,玻恩先生同樣不相信你的論文是客觀、正確的。玻恩先生認為你的那些假設過于大膽和異想天開。如果光譜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確實會有轟動性的效果。但你的理論更像通過信手拈來的一些數字湊出一個符合的結果。”
德國已經是對量子理論研究最深入的地方了,索末菲與玻恩此后都是量力力學方面的絕對大佬,此時連他們都如此表態,玻爾更加感覺失望。
玻爾并不氣餒“如果我可以當面向索末菲教授甚至普朗克教授解釋,他們一定會接納。”
勞厄卻說“這樣毫無意義。”
愛因斯坦輕輕咳嗽了一下“輪到我發言了嗎”
主持人盧瑟福立刻說“當然可以。”
愛因斯坦上臺后表達了與勞厄截然不同的觀點“我相信玻爾的理論只是剛開始,他后面一定大有文章。我絕不相信他只靠運氣就完美解決了氫原子光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