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要著急趕回德國,他對玻爾說“我會向柏林科學院提議,讓你盡快獲得在柏林演講的機會,但你一定要多練練德語。”
玻爾說“德語嘛我只能盡力。”
愛因斯坦又對李諭說“李諭先生,你也一定不要忘了來一趟柏林。”
勞厄也說“普朗克教授一直記掛著你。”
李諭道“肯定會的。”
“我希望與你再研究幾個物理方面的問題,”愛因斯坦接著說,“我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或許能夠為我的理論進行驗證。不過這件事需要既懂物理學也懂天文學的人,閣下實在是最合適的人,沒有之一。所以我會在柏林等待先生大駕。”
李諭說“既然如此,后會有期。”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已然都走上正軌,二十世紀初最動人心魄的兩座物理學大廈馬上拔地而起。
李諭暫時脫不開身離開英國,因為倫敦馬上要召開皇家學會會議,自己好歹是個外籍院士,老不參會太不給面子。
會議比較常規,只不過由于李諭跨了學科,數學、物理、天文學的會議都要參加。
物理剛剛見了一眾大神,皇家學會瞬間有點相形見絀;天文學則還沒到發力的時候。
至于數學,李諭根本不敢多發言。
好在數學發展的超前性很明顯,到二十世紀初時,已經門類俱全,而且每個門類都研究到了極深的地步。龐加萊過世后,再也沒有人可以學通所有數學門類。
所以數學家們相處很融洽,你研究你的拓撲學,我研究我的數論,你肯定知道我不知道的,但我也肯定會你不會的。
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進步。
即便如此,以李諭的數學水平,也不敢在數學家面前造次。
物理學他敢說自己領先一個時代,數學這玩意沒法吹牛,分分鐘被打臉。
所以會議開到一半,里面一幫大神聊得興高采烈時,李諭就借口上廁所偷偷溜了出來。
數學會議是在劍橋里開的,李諭來到校園中,坐在一棵樹下,無奈道“開什么玩笑,黎曼函數、組合數學,這是我該聽的東西”
旁邊一名學生突然抬頭“這是什么語言”
李諭隨口說“ese。”
“你是中國人”那名皮膚有點黝黑的學生說。
李諭打量了對方一下,他把皮鞋脫了放在一邊,盤腿坐在樹蔭下看著一本厚厚的筆記。
“印度人”李諭問道。
那名印度學生說“你怎么猜中的”
李諭很想說是因為你那極易辨認的印式英語,不過顯然這樣太冒犯,于是回道“你的眉間顏色與其他地方不太相同,應該是經常吐沫某種東西,似乎是印度婆羅門教的習俗;而且你的頭發與皮膚看著很整潔,應當經常洗澡,這與歐洲人的習慣截然不同。”
那名印度學生說“好有邏輯的頭腦,你也讀過柯南道爾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