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羅素以及維特根斯坦的研究重點都在哲學方面,而且還是非常邏輯的哲學,畢竟兩個人以前都是理工科出身。
李諭不擅長這個領域,但從1905年開始,物理學一下子就誕生好幾個直擊靈魂深處近乎哲學的問題,比如到李諭穿越前仍舊無法回答的“光速為什么是30萬公里秒”、“光速為什么不變”、波粒二象性到底有什么本質上的含義、構成物質的到底是什么等等。
都是一些乍一看很簡單,但細想又壓根無法回答的問題。
羅素以及維特根斯坦雖然都沒怎么涉獵過物理學,但這幾年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還是很有震撼效果的,他們必然多少有所聽說。
維特根斯坦說“我在讀一篇愛丁頓先生寫的介紹相對論的文章時看到,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很有哲學意味的問題,時間是什么,還說它關系到了相對論的核心。”
羅素說“我也讀了,內容頗為深奧,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人類的一種幻覺,這句話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好在他們問的是李諭比較擅長的問題。
李諭說“可以這么理解,以往的力學首先是研究運動,而運動就有速度,求解速度必然用到時間,所以如果無法定義時間,速度就毫無意義。也就是說,時間是更加基本卻又一直被我們忽略的東西。”
維特根斯坦說“時間不是最平常的嗎”
“就是因為它太平常,所以才最基本。”李諭說。
羅素點點頭“有道理。”
李諭繼續說“時間不僅很基本,而且非常特殊。”
羅素不解道“有什么特殊的”
李諭說“與國際計量局的其他單位如長度、重量不同,時間是唯一有可能測不準的。”
這個說法羅素與維特根斯坦還是第一次聽說,感覺相當不可思議“怎么可能測不準鐘表行業發展至少有兩三百年歷史,即便鐘表會因為機械原因變得不準,但也不能說時間就測不準。”
李諭說“我指的測不準,是更加基礎的測不準,因為時間沒有參照物。”
維特根斯坦說“我記得法國巴黎國際計量局總部有重量單位千克的原器,時間確實沒聽說有什么作為衡量標準。”
法國這個千克原器一直用到了2018年。
“測量重量就是因為有標準物在,可以進行比照,然后給出其他物體的重量;長度同樣能用標準的尺子測量,”李諭說,“但時間卻是不斷流逝的,你不可能拿出某一分鐘作為固定標準,因為它已經是過去的東西;你也不可能知道上一分鐘和下一分鐘的時間間隔相等嗎,總不能把上一分鐘拿回來比較一下吧。”
維特根斯坦聽得很激動,“好深刻的角度”
羅素天生喜歡挑毛病,吸了兩口煙斗徐徐道“如果鐘表足夠精準不就可以測準了”
這只是個尋常的誤差問題,所以李諭并不著急回答,反而問道“羅素先生,您聽過物理學中的神獸嗎”
羅素一愣“神獸”
李諭說“芝諾的烏龜您肯定知道,這同樣是個經典悖論;還有拉普拉斯獸以及麥克斯韋妖,都是思想實驗中出現的經典案例。”
羅素點點頭“這么說我就有了解了,原來它們被叫做神獸。”
李諭說“現在,我也假定有這么一個神奇的精靈,專門負責管控時間。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調皮了一下,讓全世界所有人的某一分鐘少走了兩秒鐘,然后再把全世界所有的鐘表都給調準,這樣你就根本不會發現上一分鐘是比下一分鐘少了兩秒。對吧”
羅素和維特根斯坦是專門玩邏輯和哲學的,很快反應過來“果然有漏洞”
李諭笑道“而且是大漏洞,因為時間是變化的量度,我們測量時間只能使用某個變化的周期作為基準,然后再祈禱這個周期永遠不會變。”
維特根斯坦問“有沒有這樣的周期”
“很遺憾,目前還沒有特別精準的。”李諭說。
過了半個世紀,國際計量大會才以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定義為一秒。
這種定義方式就已經讓普通人汗顏。
二十世紀初別說實驗精度,連理論基礎還沒有搞定。
維特根斯坦問道“如果時間是一種幻覺,那么我們的上一秒去哪里了”
果然是哲學家問出的問題。
李諭說“或許可以換一個問法,那就是,時間到底存不存在。”
維特根斯坦訝道“時間難道不存在”
“我不知道,”李諭說,“但如果套用哲學中的認知論,就是我們無法直接認知時間。”
“我們當然可以感知時間,生老病死不就是嗎”維特根斯坦剛說完,立馬發現問題所在,“不對這些都是對時間的間接感受,是時間的體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