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建設,大同大學已經具有相當高水平的設施,與歐美第一流大學比也不遑多讓,畢竟李諭花了大把錢進去。
這天李諭開完講座,意外發現兩個人從國外回來了秉志與吳君。
吳君是李諭當初親自挑選出來的。
他們兩個研究的都是生物學,剛剛在美國大學獲得了生物學學士學位。
李諭相當詫異“不是說讓你們在國外讀到博士嗎”
秉志說“現在世界這么不太平,我們聽說日本人又在青島打了起來,和十年前旅順的事情一模一樣,實在心緒不寧,回來看看能不能效勞。”
李諭說“我強調了很多次,你們有自己要做的事。”
“先生,”吳君說,“如今就連劍橋大學、巴黎大學的學生都去參軍了,我們怎么可以坐視不管”
李諭感覺頭大不已,雖然英法德幾國一戰時期損失了不少大學生,很多科研人員白白死在前線,但他們終歸已經強了那么久,有積累,能揮霍得起。
自己好不容易培養出一點點留學生,哪能這么玩
李諭語氣嚴厲起來“你們覺得中國現在缺士兵還是缺大學生”
“當然是大學生,”秉志說,“不過這不代表不能報效國家。”
“你想怎么報效”李諭說,“總統府恪守中立,你們能怎么辦”
秉志一時語塞“我”
李諭不給他狡辯的機會“是不是覺得科研這條路太難了,怕了想做個只需要聽命令的大頭兵”
秉志和吳君到底是年輕人,怎么受得了這種激將法,立刻說“不是怕了”
李諭說“那就好好讀個博士回來,再看看幾年前伍連德博士是怎么做的”
吳君臉皮比較薄,腦子轉得倒挺快,迅速盤算好臺階“先生,博士階段在哪都可以做研究,只要拿出博士論文就能畢業,我們回來也能繼續。”
李諭問“回來了怎么做實驗寫論文”
吳君說“我們看了,這里的實驗條件不比外頭差,又多了哈佛中國醫學院,有問題隨時可以驗證。”
“他們的側重點不是生物學。”李諭說。
吳君說“我們研究的是微生物,醫學院絕對能幫上忙。”
李諭腦子中突然有了點想法,“微生物確實可以多試一試,我有個好課題,你們有沒有興趣”
秉志問道“什么課題您也了解微生物學”
“簡單了解罷了,我平時喜歡看各種科學雜志,”李諭隨口說,“目前最先進的生物實驗室都在研究細菌。十幾年前,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取名病毒。”
吳君說“先生想讓我們研究病毒”
李諭說“沒錯。”
吳君思忖道“但研究病毒的方式很少,它們太小了,顯微鏡都看不到。”
李諭說“確實小,已經小于可見光的波長。在物理學角度,光學顯微鏡的原理依賴于光的散射和吸收,分辨能力大約是兩三百納米。”
吳君和秉志雖然聽出李諭在“顯微鏡”一詞前加了“光學”二字,但并沒有過多在意,以為只是他作為一名物理學家的習慣。
秉志說“即便巴斯德研究所,想要研究病毒也是個難題。”
“可以用間接辦法,”李諭說,“病毒不就是通過間接證據發現的”
吳君說“確實,煙草花葉病毒和牛口蹄疫病毒都能夠通過細菌過濾器,所以才被證實存在。”
李諭說“咱們可以用這種思路。雖然我不懂具體的生物學實驗怎么做,但道理總歸是這么個道理。”
吳君感覺李諭說得可行,已經開始思考“從哪種能夠染病的病毒下手”
李諭道“我認為可以另辟思路,不研究染病的病毒。”
“但不染病就不知道有沒有作為病原體的病毒存在。”秉志說。
“科學就是嘗試嘛,很多發現就是意外而來,包括物理學,”李諭說,“按照科學推演,病毒太微小,基本要靠寄生。我突發奇想,病毒會不會寄生細菌”
吳君和秉志感覺渾身一顫,有如五雷轟頂“先生的想法太奇妙了不管能不能寄生,都是個非常完美的課題”
李諭說“我就是隨便說說。”
對他們這種牛人,“隨便一說”就非常管用,剩下的基本不用李諭多費口舌,他們自然知道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