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十分氣惱。
“真的不再涉足政治”李諭怎么可能相信。
“絕不涉足”梁啟超堅定地說,“今日之政治太令人失望舉國聰明才智之人全部聚焦于政治,爭論一些不會有前景的問題,然后達到不會有意義的結論,簡直毫無作為根本沒有在社會培養更多人才,然而救國的道路就在社會教育事業之上。所以我才說繞了一個大彎,發現疏才兄弟投身教育是明智之舉。”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基礎在于社會。”李諭道。
“這句話我要用在今后的文章中,”梁啟超說,“將來我會盡可能勸身邊的人,不要再空談什么政治,百害而無一益,應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社會教育,這是唯一出路。”
“任公說得不錯,”李諭說,“之前還聽聞袁大總統要花重金請任公捉筆,代寫稱贊帝制的文章,看來也沒寫”
“我怎么可能寫”梁啟超說,“袁大公子登門時,張口就說要給二十萬”
李諭說“袁大公子給的潤筆費堪稱天價哪。”
“我一聽他的口氣就覺得不對,這小子整天胡思亂想,”梁啟超說,“但袁大總統確實想讓我做他的御用文人。不過我梁啟超雖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貴之人,20萬也休想把我買了反正政治是不能碰了,帶著袁走民主政治軌道,實在是癡心妄想,完全不能繼續合作下去。”
李諭笑道“任公當然不能只值這點錢,最少還得加個零。”
“再加個零”梁啟超指著自己腦袋,“他還不如直接把我的頭拿去痛快。”
“別提那些事了”梁啟超喝了兩口茶,然后說,“最近兩個月我一直住在清華園中,真清靜果然做學問還是要在大學之中,不愧象牙塔,疏才兄弟建設得相當有水準。”
李諭問道“任公有什么新作”
梁啟超拿出一本書“我研究歐洲交戰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狀況,寫了一本歐洲戰役史論。”
“容我拜讀,”李諭接過來翻了翻,問道,“任公認為德國會勝利”
“是的,”梁啟超說,“德國各方面都要領先,整軍經武、政體優良,學術精湛、思想先進,國民上下一心、民德歸厚;德皇威廉二世更是英勇神武,為近世君主之典范。有國如此,其安能敗”
李諭說“但德國的速戰計劃已經失敗了。”
梁啟超說
“今后的確會是持久戰,在相持狀態下,決定最后勝負的不是戰略優劣,而是持久力的強弱。
持久力在軍數、軍食、軍器。
軍器方面德國持久力最強,軍糧方面也不存在大問題,唯在軍數即兵力補充能力方面稍弱。如果戰役延長至一兩年后,則德處于必敗之地。這是英法俄唯一制約德國的手段,但協約國一方卻并不擅長利用兵力眾多的優勢。
而且如果德國海軍出戰,攻陷英吉利海峽,進而切斷協約國軍器供給路線,協約國的持久力也就不足恃了。
所以,我認為德國終不能敗。”
梁啟超對德國取勝真是充滿了信心。
李諭接著看了看,又說“那么任公覺得歐戰對我們會有什么影響”
梁啟超說“必然起到積極作用,歐戰將促使中國注意世界形勢的變動,對比自己,發現不足,以便能夠積極進取。”
李諭說“任公還是抱有希望的。”
“只能如此,”梁啟超說,“期盼能如德國般變強,至少在面對日本時不用如此被動。對了,說起日本人,山中商會又來京城了。”
“山中商會”李諭心中一驚。
梁啟超說“當年山中商會在辛亥的亂局中,低價購入了大量恭王府古董,吃了大好處,不過仍然不滿意。如今醇王府突然放出消息要賣畫,山中定次郎肯定更感興趣。”
辛亥時期,恭親王奕的孫子小恭王溥偉為了籌款對抗袁世凱,偷偷賣了恭親王府中的大量收藏。
山中定次郎連忙趕過去,他進恭王府時,十分震驚,在書中形容道“府邸相當大,比如倉庫,有專放如意的如意庫,放書畫的書畫庫,放古銅器的銅器庫,像這樣的,就有幾十棟”
溥偉把恭王府除了字畫以外的青銅器、玉器、瓷器打包賣給了他。
山中定次郎當時都傻眼了,頭一次見賣文物按打包方式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