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錚又指向自己的光頭“您覺得哪”
張謇嘆道“楊度拉攏幾個人成立了籌安會,明顯是在為籌劃帝制做準備。我實在不知道總統為什么會有這種詭異想法。”
想不通的人很多,稱帝這一招真的太失敗。
李諭說“虎公也鉆進了死胡同。”
楊度是籌安會核心人物,其他五個包括嚴復基本只是掛個名。
“北洋高層們怎么看”張謇又問了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
徐樹錚不敢說得太明了,模糊道“最核心的幾位都不太贊同。”
袁世凱北洋系的幾個核心人物徐世昌、唐紹儀、段祺瑞、馮國璋全部反對帝制。
按說以他們對袁世凱的影響,不應該讓袁世凱堅持一條道走到黑。
但他莫名其妙地就是相信大部分人支持自己搞帝制。或許要從心理層面做點解釋。
徐世昌嘴上沒有明確表態,并未表示支持,在被游說后,直接辭職。
而在軍方,袁世凱最看重的當然就是段祺瑞和馮國璋。
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俗稱“北洋三杰”,其中段、馮兩人尤為翹楚。
段祺瑞是陸軍總長,馮國璋此時是江蘇將軍,他們對袁世凱的稱帝全都表現出了消極態度。即便沒有在明面上撕破臉,作為實力派,他們不過是暫時隱忍未發。
按道理袁世凱應該很了解他們才對,可惜也沒有什么用。
幸虧徐樹錚沒有說得太明白,幾人聊了沒多久,總統府又派人來找張謇勸進。
這次來的是楊士琦和袁克文。
楊士琦簡單說了一下意圖,便對張謇說“總長,您是前朝狀元,聰明人,我覺得我不用說太多吧”
張謇面無表情道“杏城楊士琦也是聰明人,我就說一句,操網而臨淵,自命為不取魚,不如釋網而人自明也。”
就是說袁大總統不要再掩耳盜鈴了,大家都知道你想稱帝,如果不想稱帝,就做點表率動作出來。
楊士琦也不浪費時間“在下明白了,告辭。”
“等一下,”張謇叫住他,拿出一封信,“請轉交總統本人,里面是關于中日交涉的本人意見。如果同意民四條約,滿洲將如香港一般成為永久租界;如果將土地作為公開市場,利多弊少;如果變成永久租界,則弊多利少。現在滿洲還有爭取空間,希望總統以當年曾文正公的策略,抱著結硬寨、打呆仗的決心,動用所有社會力量與之一爭短長。”
“總長現在說已經晚了,”楊士琦還是接過了信,“但我會幫你轉交。”
張謇說“有勞。”
楊士琦轉身離開了張謇住所,袁克文反而留在原地。
張謇問道“二公子,您不一起回”
袁克文說“你們聊完政治上的事情了嗎這不關我的事。”
張謇愕然“怎么不關你的事”
袁克文皺眉道“楊度他們天天勸進,太討厭了自己想做開國元勛,卻把老父往火坑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