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廠的進展異乎尋常得順利,但劉鴻生的加入,讓他的弟弟劉吉生多少有些擔憂。
劉吉生不解地問“哥哥,放著大好的煤炭生意不做,您搞那些高風險的干啥完全不符合您的準則。”
劉鴻生說“你一直跟著我經商,每年至少在上海各個碼頭待上數月,應該知道,放眼整個黃浦江,從楊樹浦到南碼頭,全是外國的碼頭。還有那一長串外國軍艦飄著各種各樣的國旗,幾乎讓人忘記了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雖然我是個只顧掙錢的商人,但干的是碼頭產業,看多了心中不是滋味。現在好不容易有個讓中國人長臉的機會在我面前,不能置之不顧。”
劉吉生說“就怕砸進去錢后見不著利。”
“你太小瞧李諭先生了,”劉鴻生說,“上海灘那么多商界大佬全都對李諭敬上三分,這絕不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
“服自然是服,”劉吉生說,“但哥哥千萬不要放下咱們的老本行。”
“我沒有放下,而且李諭先生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劉鴻生拿出一張紙遞給劉吉生,“你看看。”
紙上是個很奇怪的圖形,畫著一個圓柱形,上面有很多小圓圈,劉吉生問“這是什么”
劉鴻生說“李諭先生稱之為蜂窩煤,據他說,此種形態可以大大提高煤炭的燃燒效率。”
“蜂窩煤”劉吉生頭一次聽說這個新名詞,思忖片刻后說,“我記得一位圣約翰大學的同學宋子良告訴我,他在日本看到那邊都是用機器制造出來的煤球,但也沒有這么多孔。”
宋子良是宋子文的弟弟。
劉鴻生說“李諭先生說,經過這種加工,可以很大地提升使用效率,遠超煤球或者煤餅。他是在瑞士拿過諾貝爾獎的人,對熱學的理解全國第一,聽他的準沒錯。”
“是瑞典,而非瑞士,”劉吉生糾正道,“哥哥的意思是,我們再投資建個蜂煤工廠”
“是蜂窩煤,”劉鴻生也糾正了他的口誤,“我給李諭先生提起過,我入股了幾家煤礦,他便說出了這個構想。而且他還很有把握地告訴我,只要推出,賺的錢肯定比倒騰煤炭還要多。”
“這么厲害”劉吉生有些不可思議。
劉鴻生點點頭,繼續說“按李諭先生的說法,蜂窩煤屬于改進型工藝,提升效率雖然會在短期內讓用戶減少買煤,但時間稍微放長,見到好處,購買蜂窩煤和蜂窩爐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只會更賺錢。我仔細分析了分析,李諭先生說的完全切在要害上。”
劉吉生再次打量起手里那張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買賣。這個點子哥哥你是花多少錢買來的”
“分文未取,李諭先生隨手給了我。”劉鴻生說。
“大氣”劉吉生徹底折服,“我這幾天就開始試制,先造個噸,小范圍推廣一下,要是效果不錯,立馬投廠”
劉吉生是劉鴻生龐大產業中第二重要的角色,他與國黨中一些關鍵人物有不錯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特務頭子戴笠。
幾天后,李諭叫著劉鴻生一同前往剛剛營業不久的號稱“遠東第一俱樂部”的上海大世界。
大世界由商人黃楚九興建,他多年前就與李諭有過接觸,那時日本人的仁丹剛剛開始在上海大肆宣傳。黃楚九搞藥材起家,看不慣日本人的傾銷,于是也造了一款藥對抗日本的仁丹。
“李會長,”黃楚九穿著一身精致的西裝走過來,“您的到來讓我這里蓬蓽生輝。”
“已經夠金碧輝煌了,”李諭笑道,然后拿出一個包裹,“里面是最近美國上映的一些影片的拷貝,大都出自美國本土炙手可熱的卓別林,風格輕松幽默。”
“會長太了解大世界想要什么了”黃楚九高興道,接著說,“你來得正好,今天有一出好戲登臺。”
“梅蘭芳”李諭問。
“梅老板幾天后才來,”黃楚九說,“是另一位梨園大咖,您一會看看就知道了。”
“搞得還挺神秘。”李諭說。
黃楚九帶著李諭幾人來到大世界中的戲院,里面已經坐了不少上海灘名流。
等戲臺上唱起來,李諭立馬認了出來,竟然是二爺袁克文。
袁克文兩三年前來上海時,就入了青幫,而且還是民國年間最高的“大”字輩。后來他老爹過世,袁克文分得十幾萬遺產。
袁世凱的遺產真心相當少,相比李鴻章、盛宣懷等人,簡直九牛一毛。袁世凱對錢財一直是這種心態,他從不缺錢,也一點都不貪財,行事果斷利落,非常舍得花錢經營關系以及做各項改革。
所以袁克文沒有分到多少,但十多萬銀元在民國年間實話說真的也不是什么小數目,足夠袁克文舒舒服服過一輩子。
不過袁克文顯然不是個老實人。
他太能揮霍,從小長在那種環境里,沒有賺錢的想法,更沒有理財的認知,有時候隨隨便便就給出幾十元的小費而不自知。
袁克文又是個及時行樂的人,動輒往返青樓,那里可是銷金窟,沒多久就把遺產花個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