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絕對是二三十年代的一個超級主流,所有人的生活都和科技息息相關,“科學”一詞在各國都是口頭語。
往往一句話前冠以“科學告訴我們”便足以平息眾議。老美一些銷售人員或者神職人員在推銷自己的產品或者活動時,都會紛紛說“這是科學的”。
是的,神職人員也不例外。
在整個世界范圍,科學家儼然被當作了圣人。
報紙照例盛贊李諭的成果,紐約時報在一篇社論中聲稱“李諭院士已經走出圍繞我們的最高層大氣之外,尋找對物理學家的驗電器產生神秘干擾的輻射來源。他通過細致的演算、冒險的設想,發現了威力強大、穿透力極強的野生輻射源的本質。宇宙射線一定會在我們這個渺小行星的科技百科全書上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因為它們與一個如此高尚、謙虛的人相關。”
世界報更加有意思,專門寫了一篇華麗的文章進行稱贊“李諭院士發現的宇宙射線如此神秘而優美,它來自空間之外,來自可探查的宇宙之門后某個幽暗的星際廳堂,來自一個仍然充滿著膨脹著氣體、可能還有恒星胚胎的宇宙子房。它向地球直刺過來,穿過混亂的空間;穿過平行線相交的平面;穿過那片浩瀚的虛無,那里只有時間如極小的風標在永恒的渦旋中旋轉。
“這,是宇宙的脈搏”
此時的報紙就是這樣,李諭的成果太多,對此習以為常,但呂碧城還會因為報紙的過度稱贊有些不好意思。
回到物理年會,第二天的會議是關于另一項當下比較重要的物理學課題原子物理學。
首先作報告的仍舊是密立根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所有元素可能都是由某種基本物質組成的,普勞特的著名的假設所有物質都由原子構成是支持這種觀點最廣為人知的例子。在最熱的星球上,氫和氮的光譜占優勢,但是當溫度下降時,光譜變得更復雜,較重元素的譜線出現了。
“人們假設,當溫度下降時,輕元素就組合起來構成較重的元素。毫無疑問,要在普通的地球環境下實現物質的嬗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巨大的能量轉換伴隨著放射性物質的轉化,這也解釋了把較輕元素組合成輕重元素時為何需要如此巨大強度的能量。”
密立根的物理眼光相當敏銳,這次僅僅差了一小步。
幾個月后,重新熱鬧起來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里,繼任實驗室主任的盧瑟福就帶領學生發現了人工嬗變一種元素通過核反應轉化為另一種元素。
密立根繼續說“我們不但已經被迫首次承認原子嬗變這個可能性,還要承認物質元素的生長和衰變這一事實。面對鈾時,我們所見到的只有衰變。然而幾乎可以肯定,在別的什么地方,以某種方式,這些元素一定在不停地組合。我們能夠學著控制這個過程嗎為什么不能只有研究可以說明一切。
“試著這么做的價值何在100萬美元1億美元還是10億美元
“如果試驗失敗了,那就會值那么多錢,因為試驗的副產品能夠帶來超過該數目的收益。而如果試驗成功了,人類將擁有一個新的世界”
密立根挺會演講,而且他提出的問題確實很關鍵。
不過核物理學的大本營顯然在歐洲,密立根雖然知道它很重要,自己卻不擅長核物理學。
但密立根此時野心勃勃,要趕超歐洲的物理學。
在自由討論的階段,密立根和海耳果然找李諭聊起了這件事。
海耳說“李諭院士,我們準備在美國西部樹立一所理工類的標桿級大學,這所大學已經存在,只是辦學水平差了許多。我尋求到了一筆經費,以進行學術方面的大升級,密立根教授同樣很有想法。”
“加州理工學院”李諭問。
海耳說“是的,多年前我曾帶著幾位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見過院士先生,這所學校非常普通,您還記著真是太好了。”
“當然記得。”李諭笑道。
海耳說“密立根教授答應一年后調到加州理工學院工作,我們會專門針對物理學研究做經費上的最大支持。那里將會是全美最好的原子物理研究基地。如果院士先生能時不時在去加州理工學院的實驗室指導一下,我們將非常榮幸。”
海耳口氣不小,不過加州理工后來在原子物理學方面也不弱。
李諭必須提點條件“加州的中國人很多,如果學校可以多招募一些中國學生,我會慎重考慮。”
海耳立刻答應“這件事簡直太輕松了,只要是有人愿意報考加州理工學院,我們一概歡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