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午盤坐在灶君廟的蒲團上,細細看過了冊子上的每一篇記載。
書冊上的字跡,
亦從最開始時的歪歪扭扭、毫無章法,變得越來越工整娟秀。
他識得最開始時的那些筆跡,
那是珠兒的字跡。
珠兒寫了不下一百篇的日記,講述了陰喜脈灶班在織錦山立下灶莊,漸漸將灶莊壯大起來的一系列事情。
在最后的幾篇日記里,她偶然間提及,陰喜脈灶班還有另一班傳人。
另一班陰喜脈傳人自稱他們承自宋末的陰喜脈,眼看珠兒這般陰喜脈灶班弟子將織錦山灶莊發展了起來,便想來鳩占鵲巢。
這個時期的珠兒等人,各有各的手段,把另一班自稱傳承自宋末的陰喜脈灶班弟子打得屁滾尿流。
此事只是珠兒提及的眾多事情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但是,
蘇午看到這篇日記后,立刻就想起了喜神教。
喜神教雖然以第一代喜神王傳貞為教中最大神靈,但是蘇午卻記得清楚,那第一代喜神王傳貞與陰喜灶王爺的神位勾連甚深。
數百年至今,
喜神教一直在通過祭祀喜神,來間接地祭祀陰喜灶王爺
他們極可能就是那支傳承自宋末的另一支陰喜脈灶班弟子
只不過,
這個喜神教組織較為松散,
諸多喜神教成員都只在外圍,蘇午現下還在著手探查喜神教的究竟,一直都未查到甚么有用的線索。
當初去珠兒她們所在灶莊挑釁的那伙人,
應該也是喜神教的外圍成員。
依蘇午當時感應的喜神教前面幾代喜神神位的虛影氣息來看,越是接近最初幾代喜神的那些喜神教成員,往往越可怕。
喜神王傳貞甚至都可能并未死亡,
還在世上活著
所有喜神教成員收集起來的怨火,都為她所得,被她轉而奉祀給了陰喜灶王爺
話說,,,版。
此下種種,尚且只是蘇午的猜測。
真實情況還需要他實地來考察判斷。
珠兒的記載持續了數年時間,
在最后一篇日記中,她稱自己從南來北往的行腳商口中,得到了一個消息,于是便將這本書冊留在了灶王廟里較隱秘的一個位置,與師姐、師弟們告別,牽著鬼騾離開了灶莊。
她的去向無人可知。
是什么消息,讓她如此著急地離開灶莊,她也未在日記中明言。
蘇午把冊子收進了木匣里。
他拿著木匣,向身后的云霓裳說道“這件東西,我可以拿來研究一二么應該不會歸還給灶君莊了。”
云霓裳未料到蘇午會提出這樣一個要求,
她愣了愣,
開口道“這件東西價值不高,以你的權限掌握研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算不會歸還到這個旅游景點,也沒有任何問題。”
“謝謝。”
蘇午點了點頭。
他身周陰影蠕動,一雙各自生有十根手指的手掌,將一個保險箱從陰影里托了出來。
打開保險箱,蘇午將那個木匣放進其中。
隨即任由漆黑手掌關鎖了保險箱,把它又拖入黑暗之內。
蘇午站起身,凝望了師父的塑像一會兒,轉身走出了灶君廟,停在灶君廟前那一塊有數百年歷史的石碑上,石碑上的文字在風吹雨淋下,已經變得模湖不清。
而蘇午不必去看石碑,
就能想到石碑上究竟都寫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