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峰手持教鞭高聲喊道:“我們是什么人?是中華,是華夏,是中國人。”
中華民族的概念在明代其實還沒有形成,當前是家天下時代,講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跟中國人的概念相差甚遠。女真這些異族稱呼是‘明人,明國人’。
不過這一切,周青峰不在乎了。他要直接給手下灌注更加先進的民族和國家概念,取代各種宗族,地方,地域的小團體思想。
“這里是大明朝的京城北京。我們撫順在哪里?在這。”周青峰連續點了好幾個地名,還點了好些大家熟悉的地理標識,比如撫順南面的渾河,加強代入感。他還介紹一些城市的地理和歷史。總之要把一個大中國的概念灌輸下去。
“我們距離北京有多遠啊?直線距離六百多公里。陸路過去大概要一兩個月,若是走海路能少些時間,可也要近一個月左右。”周青峰在地圖上標識出撫順到北京要走的道路,大概是先去沈陽,再到遼陽,然后沿著錦州一線直到山海關,再去京城。
周青峰說的這些地理知識雖然簡單,可在當世都是國家機密,最能振聾發聵,令人大開眼界。他會談起沿途城市的歷史和地理,也會大概講述各種風土人情。這對于信息匱乏的明末底層來說,無意于傳播思想的火種。
周青峰要做的就是告訴手下的學員,這個世界很大,很大,很大。所以我們的眼光也要很大,很大,很大。別老盯著撫順這塊小地方,我們要去了解遠方的世界。
一節課四十五分鐘。下課時,周青峰看到的都是一張張充滿求知欲的興奮臉龐。這次學習班挑的都是些十幾歲的年輕人,正是好奇心和叛逆性最重的時刻。稍加調教就能成為他的嫡系力量。
當這些人的思想獲得提升,他們將跟舊時代舊社會產生天然的隔閡。畢竟獲得知識和文明的青年是本能抗拒陳腐落后的舊體制,他們的忠誠度也更有保證。就算有人來挖周青峰的墻角,也會發現完全是雞同鴨講,根本無法交流。
課間休息,周青峰喝了幾口水。負責教育體系,擔任學校校長一職的陳天凱憂心忡忡的靠過來低語道:“東家,你這課講得好,不少東西連在下都聞所未聞。尤其是你這地圖,畫的太過精細了。不過你講的一些東西似乎不太妥當。”
“你是說我講的東西有些大逆不道吧?”周青峰嬉笑反問。
“這......。”陳天凱額頭其實都有些冒汗了。周青峰這人完全無君無父,眼里根本沒有朝廷。他字字句句說的新奇,可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若是有人要來找我麻煩,那也得能先打得過我。”周青峰此刻倒是自信的說道:“外頭不是有人說我是天下第一么?那我就要有點天下第一的樣子。若有不服,一拳打爆就是。”
想想城西街口的那個大坑,陳天凱咽了一下喉嚨,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