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班二十五人,裝備十五輛手推板車,車輛用來運輸近衛隊的武器裝備,以及各種戰斗工具和用品。他們還負責照顧近衛隊的馬匹。總之為了提升部隊的野外行軍和作戰能力,周青峰可謂是絞盡腦汁,又出手大方。
隊伍組建完畢就得練,周青峰把城西的雜務拋開,連譚峰的事都不管任其發酵,專心致志的鉆研如何發揮自己這支隊伍的戰斗力上。他也不是什么正牌軍官,太高深的戰術也擺弄不開,唯一的參考是一本《民兵干部手冊》,并且借此編制步兵操典。
“啊......,老子的軍樂隊總算可以開張了。”
由于武器只有長矛和弓箭,周青峰的步兵操典只寫了薄薄的十來頁就寫不下去。作戰訓練就是最簡單的拼刺,再沒有任何花俏。頂多加上一些土工作業,宿營,行軍,警戒等等內容。
搞完這些還不算,周青峰是把自己的近衛隊當做軍隊種子來培養的。既然是種子部隊,那自然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種應該有的部隊都要有。
于是周青峰把喬雪年一伙人拉來編了個通訊班,從醫院抽調護工編了個醫護班,從工匠學徒中拉人編了個工兵班。而出于儲備人才的設想,這些班的人數都比較多。最后他的近衛隊從九十人膨脹到近兩百人,配屬人員比戰斗人員還多。
“早上六點起床,集體五公里越野。唉,這些人的體質只怕跑不了五公里,暫定三公里吧。否則跑死人了,還得我來收尸。越野完畢,炊事班做早飯,其他人做個早操吧。
七點吃早飯,給他們半個小時應該足夠了。上午進行軍事訓練。哎呀......,這個訓練內容要怎么搞?
《民兵干部手冊》上都寫了啥,看來只能照抄了。見鬼了,好些訓練內容我自己也不懂啊。這喇叭該怎么吹,我怎么知道?
下午進行生活訓練,晚上加強文化教育課程,夜里再時不時來個緊急集合?這個肯定要,夜戰的經驗應該繼承不能丟。老子現在就這么點人,真打起來肯定不硬剛,晚上偷偷摸摸的去才是正經。這樣說來夜間戰斗還得多練練才行。
這本是啥書?《戰術學》,這么厚?這是熱兵器的戰術布置,在冷兵器戰爭用得上么?算了,先看看,就當開卷有益了。誰讓我找不到古代戰術的書籍呢。”
周青峰花了兩天時間完成文案工作,然后就開始按自己粗陋的步兵操典開始進行實踐。整個近衛隊都成了他磨煉指揮能力和驗證操典的試驗品,光是一大早把隊伍拉出來整隊跑步就極其費勁。這還是他有軍陣進行強化指揮的情況,否則更要亂套。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在一切走上正軌之前,忙碌和混亂都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