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一本老舊航空雜志上臨摹來的‘福克Dr-1’三翼機,也就是一戰時期制造‘福克災難’的主角。著名的‘紅男爵’就是駕駛它在天空創下載入史冊的英名。周青峰在臨摹的圖紙上標了大體的尺寸,能讓人感到到這款飛機的實際大小。
由于一戰時期的發動機馬力都不大,‘福克Dr-1’的空重只有四百公斤,最大起飛重量也只有五百八十公斤。非常小巧。
郭嬌湊過來看,估摸了一番后就對原本飛舟的外形進行修改,同時也提出疑問,“這飛機前面兩個槳葉般的東西是什么?”
“嗯......,這玩意不要它。”周青峰表示去掉螺旋槳,并且將飛機的鈍頭變成尖頭,減輕阻力。“要留意這尾舵和機翼是可以操控的,它們決定飛行的俯仰和左右。這輪子最好能做成可收納的,起飛降落時放出來,起飛后收起減輕阻力。”
兩個菜鳥飛機設計師折騰了一個時辰,勉強將‘福克Dr-1’的外表像模像樣的做出來。郭嬌完成后欣喜的大叫,當場命令煉器室內的傀儡助手雕刻一個縮小比例的模型出來。
傀儡助手的動作飛快,用一塊木頭雕刻部件拼裝成飛機的模型。拼出來之后,周青峰用一根繩吊著模型,再用狂風術對著模型吹。在氣流的吹動下,相對合理的機翼結構讓這架模型自己就飛了起來。至少表明這飛機的外形是沒問題的。
參與其中的郭嬌比周青峰還興奮,迫不及待的就要造一個真機進行測試。造個真機倒也不難。傀儡助手花了一天時間,用輕便結實的鐵力木完成了整個機身。郭嬌再用術法對機體結構進行強化,保證它不會隨便散架。最后機身的重量要比預計的輕得多。
然而接下來就是個麻煩了......。
“呃......,我是不是要給這飛機找個動力核心?”周青峰對真機外形很滿意,可怎么讓這玩意飛起來呢?“我要找個東西來制造吹動的氣流。飛舟上產生狂風術的是什么?”
“要不斷產生狂風可不容易,我爹的飛舟靠的是一個價值五萬兩的陣盤。這東西平時沒人要,價格又太貴,我爹當年找人訂做的。”郭嬌也被沒有動力的難題給困住了,猶如被人迎頭澆了一桶冷水。
動力歷來是難題,還真不好解決。
周青峰和郭嬌面面相覷,一陣嘆息從煉器室外傳來。
郭不疑手里捏著一張小紙條出現在門口。輕輕一吹,紙條就因為上下壓力的不對等而飄起。他又皺著眉頭看向造好的飛機,“這么丑的東西,它竟然真的靠吹口氣就能飛?歷代先賢琢磨了一兩千年,原來道理如此簡單。”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郭某研究了一輩子,竟然還不如一張小紙條。”郭不疑惆悵的一聲嘆息,覺著這世界好不公平——周青峰這小子太可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