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基地,夜里的公開課每天按時進行。借助‘路霸’的車燈和高音喇叭,周青峰在臺上給數百號人上課。
“今晚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國家?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岳武穆‘精忠報國’的故事,那么他報效的‘大宋’國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國家是一直都有的?還是誰創造的?我要告訴大家,國家可不是為了讓你過好日子而存在的,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什么是階級?窮人可以說是一個階級,富人就是另一個階級。比如說在座的各位大多是窮人,而坐在角落旁聽的王凱王員外就是富人。你們相互之間經常看對方不順眼,這就需要有個強力的組織來維持你們之間的平衡。
過去這個組織是大明朝廷,現在則是‘革命軍’。矛盾調解的好,大家才有好日子過。調解的不好,弱勢的一方就要受苦受窮,乃至造反。大明朝廷的官員顯然是沒干好這事。”
周青峰上課總是直白。在教授地理,歷史這類普通常識后,他開始講些政治方面的課程。‘國家’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被他用最簡單的言語說的清清楚楚。聽課的人們對這個抽象的概念雖然還不是太懂,卻也有個模糊的意識。
啟發民智就是這么一步步來的。
一節課上完,周青峰就帶著自己編寫的講義離開。他現在很熱衷于上大課,因為每次上完課就會有一批人在思想上更加向他靠攏,他從中獲得的愿力也越來越多。
思想一致的學員是天然的祈愿者。當周青峰需要這些人一同承擔痛苦時,有著共同思想的他們也有更加強烈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比那些做夢就想著多子多福,發財升官的泛信徒強多了。不管將其稱之為教育也好,洗腦也罷,反正周青峰是要把這事干到底。
當周青峰回到指揮部的辦公室,人面妖正好也返回向他遞交了桑文來小隊的偵查報告。報告的開頭一段都還好,講述一路見聞,道路情況,地方勢力。等到了望海堡卻筆調一轉……。
“這幫家伙能耐了呀,竟然混進敵人巢穴里去了!”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周青峰在軍事教學上自己都缺乏經驗,只能安排參謀旅行讓手下的主要軍官出去自己實踐學習。
原本想著目前明軍基本沒有野戰能力,遼南這一塊也比較平靜,望海堡更是一伙海盜而已,難度不大。這樣跑一趟有個三四天就回來,不會遇到什么解決不了的強敵,經驗也自然得到慢慢積累。
那曉得這幫家伙竟然跑到敵人巢穴里騙吃騙喝,周青峰一開始是非常惱火。他好不容易才培養了這么些不稱職的專業軍人,希望他們能逐步成長,損失任何一個都心疼。可當看到報告末尾說天津水師將有數艘大型船只抵達望海堡,他立刻就心動了。
“臥槽……,到底幾艘?幾號到?兵力如何?帶隊的是誰?”周青峰把報告最后一段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就光說過兩天會來不少大船,其他啥確定消息都沒有,這也太可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