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聽著不少,可要跟建奴正面抗衡還遠遠不足。可這已經是近衛隊大幅擴編的成果。眾人微微點頭,并不強求。目前‘革命軍’發展勢頭不錯,可底子實在太差。無論面對建奴還是明廷,大家都需要時間繼續擴張。
徐冰插了一句,“明年春天,我們應該還是安全的。野豬皮拿下遼陽后也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他可能會有一個小規模的進攻,可若要幾萬人的大戰最快也要到明年的秋天。”
周青峰也跟著說道:“如果能拖到明年秋天,近衛隊將完成第三期改編,兵力規模將提升到兩萬。我希望那時候能裝備一定數量的火器,尤其是火炮。”
李樹偉倒是有點擔心的問道:“你們就不考慮明廷的反應嗎?他們會不會來打我們?”
“應該會。”周青峰說道:“到明年的二三月份,明軍從全國各地調集的兵力基本就位了。歷史上的薩爾滸之戰不可能再發生,目前的遼東經略楊鎬到底是打建奴還是打我們,這可就是個未知數了?”
“那我們怎么辦?”李樹偉問道。
“我會考慮是否主動出擊。”周青峰說道:“明軍要打我們只能是海路來,海路攻擊的集結點肯定是天津。我在想要不要在面對建奴軍事壓力的情況下搶先打天津,徹底剪除明軍渡海作戰的能力?”
兩面作戰,這可不是個好主意。沒誰敢沖動的做決定。
近衛隊擴編后戰斗力下降的極大,部隊裝具奇缺。很多士兵除了一桿最便宜的長矛,啥都沒有。新兵素質也很差,百分百文盲,體型瘦弱,左右不分。原本三個月的新兵訓練已經調整為五個月,可到時候成效如何還是未知?
所以……。
“我需要發揮我們在知識上的優勢,獲得一個巨大的技術進步。”周青峰說著就看向工程部的趙澤,“我需要蒸汽機。”
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動力的不斷進步。人力畜力是農業社會的代表,而蒸汽機則跨越到了工業社會。只有掌握蒸汽機,武器裝備才能更新換代,進而獲得巨大的技術優勢。
聽到周青峰這個要求,趙澤不得不發出陣陣苦笑。他是技校里教開機床的老師,此刻只能撓頭道:“我這段時間正在琢磨如何提高工程部下屬幾個工坊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你突然跟我提蒸汽機……。”
“時空孤島的食堂有燒水的鍋爐,可以產生一定壓力的高溫蒸汽。我可以把那玩意弄過來。你只需要完成讓蒸汽推動活塞往復運動的那部分工作。技校里應該能找到各種材料,……。”
周青峰還在說,趙澤卻打斷道:“制造蒸汽機需要相當高的金屬加工能力。現在那些鐵匠可根本做不到。”
“技校有機床。”
“可你根本沒有電。”
“也許我們可以把它們變成用靈力驅動。”
什么?
聽到周青峰最后的話,趙澤認真起來,“你想把技校里的機床弄到明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