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哭哭啼啼,繼續說道:“我也被他們抓去做飯,就看最近城里突然來了好多商隊。都是些漢人,只是說話口音卻不是遼東的。我聽人說他們從蒙古的地盤繞路來的,帶來了好些甲胄和兵器。城里的韃子頭領都高興壞了,還拉著他們喝酒。”
王鯤鵬從口袋里摸出一個折斷的箭頭遞給周青峰,說道:“這老婦一家算是完了,她自己逃出來到了遼陽。只是遼陽城緊閉不收容任何外人,我們的偵查員找到了她。這是她從沈陽偷偷帶來的。”
周青峰接過箭頭,一看就是新打造的破甲三棱錐,上面還有打造時留下的模糊印記。他連蒙帶猜認出了‘大同’兩個字。王鯤鵬解說道:“這不是我們遼東的箭頭,是九邊大同鎮那邊來的。也不知道是那個喪盡天良的只為了賺錢,繞老遠的路把軍資賣給了建奴。”
“是那幫見利忘義的晉商,他們也提前跳出來了。”周青峰掂了掂手里的箭頭,命人把老婦安置下去,“建奴得了多少軍資?”
“不清楚,我們的人很難靠近沈陽。不過從這老婦說的只言片語來看,數量肯定不會少。”王鯤鵬說來發恨,“我們原本已經把沈陽的武庫都快搬空了,工匠也全部遷移,建奴占了沈陽也就多了些種地的奴隸。可現在竟然有人給他們送刀槍箭矢和甲胄。”
有了軍械,建奴便能擴軍。努爾哈赤手里原本就有幾萬軍隊,可他們缺少鐵器,窮的時候連箭頭都只能用骨頭的。現在他不但得到了大量遼東明軍的軍械,晉商還在源源不斷的給他們提供補給。
王鯤鵬繼續說道:“屬下截獲遼東巡撫李維翰發給明廷的奏章,說建奴攻占撫順和沈陽的明軍,僅僅所獲馬匹就超過九千,各種甲胄無數。雖然其中軍械大多朽壞,可建奴必然加以修整。他們根本不疼惜人命,所獲必然巨大。”
“糧食呢?建奴的糧食夠嗎?”周青峰問道。
“不夠。”王鯤鵬很肯定的說,“我們的人偷偷靠近過沈陽,他們在入冬前就大量死人。不過死的都是被他們抓去為奴的漢人,或是被搶走糧食的漢人。女真人自己倒是占了大便宜能吃飽,比過去窩在山溝里的日子好多了。”
戰爭破壞了農業生產,難民大量逃竄,遼東不少地方連去年的秋糧都來不及收割。連‘革命軍’這種盡力保障底層人口的組織都在死人。建奴和明廷那種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的地方,餓殍都是大批大批的化作尸體。
根據史書記載,滿清在遼東肆虐的十幾年,遼東人口大幅下降。后世的東北人其實都是從其他地方不斷遷移過去的。原本的遼東土著幾乎死絕。而這一歷史就在周青峰身邊不斷上演。
1616年的遼東糧食大幅減產,明廷也不再向被占領地運糧,可以想象這會的努爾哈赤肯定不滿足。奴隸制社會的管理極其粗暴簡單,女真人又不事生產,等搶掠來的糧食人口消耗完,嘗過甜頭的他們就會再次發動戰爭。
“等到二三月份天氣回暖,建奴必然攻擊遼陽。明軍現在士氣極度低落,遼陽根本守不住。等遼陽失陷,海州就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周青峰微微閉眼,腦子里浮現整個遼東地圖,“明軍那邊怎么樣了?”
“楊鎬坐鎮山海關一直沒動靜,倒是杜松前出到了錦州,劉綎到了廣寧。遼東巡撫李維翰困守遼陽,一直在哀求后撤。明廷死活不許,卻又不給他補給。最近那家伙派了不少人來跟我們‘革命軍’接觸,似乎有意投靠。”
周青峰點點頭。李維翰被困在遼陽,雖然天寒地凍卻猶如被架在火上烤,極其難受。去年十月份那家伙就派人來聯系,卻不說要投降,反而要招撫‘革命軍’。周青峰懶得搭理這種蠢貨,根本不理他。等到現在要死要活的地步,李維翰也不顧上臉面,直接要求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