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砌的大沽口炮臺上,零零散散安置著幾十門火炮。周青峰站在其中一門特別老舊,滿是銹跡的火炮前盯著看,從炮身鑄造時留下的印記辨認了出一行字——大明洪武丁巳……。后面的字已經模糊,看不出來了。
“朱元璋時期造的炮居然風吹雨淋的留到了現在?這那里是什么炮臺,分明是火炮垃圾場。”周青峰簡單一算,這炮是兩百多年前造的老古董。“文恬武嬉啊,這大明朝真叫人沒話說。”
周青峰率軍登陸天津,葉娜帶人攻上大沽口。炮臺上駐守的明軍還覺著莫名奇妙——哪來這么一個番鬼女人,竟然敢帶著人到我們這里來胡鬧?
等著葉娜砍掉了幾個咋咋呼呼的明軍小軍官,底下的士兵才知道反賊來了。他們本想一哄而散,結果又死了一些人,方才變得老實。
由于大沽口扼守海河入海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周青峰干脆將自己的指揮部臨時設置在炮臺上。部隊里的工兵正好把俘虜的明軍當基本勞動力使喚。
部隊參謀對俘虜講清政策,明言三餐供應,按天數和工作量結算工錢。第一天強制勞動,等明軍士兵發現真他喵的有吃有喝有錢拿,隔天就腆著臉要求把家里人也喊來干活。
周青峰上了炮臺四下巡查,就看到這炮臺上的一堆老古董。被安全部策反的明軍軍官賠著笑臉在一旁解說道:“大帥,這是碗口銃。后面那門是百子連珠炮。這些都是老物件了。這炮臺上最犀利的是大佛郎機炮,是嘉靖年間造的,厲害的很哪。”
大帥?我這名頭又改啦?
周青峰扭過頭,先是對自己這稱號‘由小變大’而微微皺眉,可等聽到這明軍吹噓佛郎機炮則不禁失笑。他再算算嘉靖年間是多久之前,不禁嘲諷的說道:“也是快一百年前的廢鐵了。這東西還當寶,真可笑。”
這炮臺上最厲害的就是幾門一百多公斤重的佛郎機炮,滿是鐵銹,毫無意義的垃圾。周青峰都想一口氣將這些廢鐵送去煉鋼,好不容易才抑制這破壞的沖動——這些炮跟他沒仇,好歹也是文物了。那天開軍事博物館,這些都是展品。
近兩千人的主力部隊被編為‘京津方面軍’。周青峰控制大沽口炮臺后,立刻下令部隊對炮臺周邊進行清理。他要求五公里內軍情通暢,二十公里內肅清任何敵對勢力,五十公里的距離內有明確消息反饋。
負責情報偵查的主力是安全部和商貿科在天津經營時布下的大量探子。‘京津方面軍’登陸后,這些探子就逐一被激活。
這些當地的探子有六七百人,負責承擔向導,刺探,宣傳等主要工作,是方面軍暗藏的一支強大力量。有了這些本地向導的指引,方面軍的騎兵和步兵就可以不斷出擊,摧毀任何敢于頑抗的地方勢力。
運輸‘京津方面軍’的船只不但把士兵和馬匹給運來了,還把大量交通工具也給運來了。在一個冬天的技術公關后,木制軸承終于開始敞開供應。當天氣轉暖,‘革命軍’的木材加工廠就大規模生產四輪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