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城東,通運門。
城門被炸垮了,只剩下一個大土堆。半個月來一直沒修整,就這么晾著。還沒垮的城墻上,形單影只的馬可世馬公公扶著垛口朝外看——那支炸城墻的反賊繞了京城一圈,又回來了。
“馬公公這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他到現在還不放棄,真是可敬可佩。”歐陽君在城墻下抄著手說風涼話,對忠心耿耿的馬公公極盡嘲諷。
羅烈也站在城墻下,看著墻頭上決意抵抗到底的馬公公表示無語。他倒不去嘲諷,只是覺著馬公公頗為可憐——從遼東到天津在到通州,馬公公從幕后走到臺前,一直處在對抗反賊的最前沿。別人都開始心志動搖,唯有馬公公意志堅定,死活要跟反賊斗下去。
只是馬公公要斗,別人卻不肯斗呀。就連一開始嗷嗷叫要建功立業,名傳后世的羅烈都覺著打這伙反賊只怕是一項長期的斗爭,不是靠誰堅持一下就能贏。
半個月前通州城破,反賊卻瀟瀟灑灑的跑了。城里的人虛驚一場就有點認命的心態。城內的都指揮使上吊了,糧儲太監嚇破了膽。反正都是打不贏的,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這都半個月了,破開的城墻就壓根沒人去修。
馬公公來援后就成了鎮守太監,可他調動不了城內士氣散盡的局面,于是絞盡腦汁想著要如何保住通州,保住通州的糧餉,保住大明的江山。
為了這個念頭,馬公公真的是鞠躬盡瘁了。這位東廠太監還真想出個主意,干了一件大事——他上奏皇帝,說通州已經不可守,與其讓反賊將城內糧餉搶掠或焚燒,不如提前下發。
萬歷皇帝也沒辦法,捏著鼻子認了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同意提前下發京城等地官員九個月的糧餉,給各地來援的勤王士卒下發六個月的糧餉。
聽到有銀子可以拿,大明朝的官員們倒是積極的很。大伙真是感激涕零,就差給馬公公立生祠了。尤其是現在兵荒馬亂的,撈錢的大好機會來了。
此令一下,京城的官員排除萬難,克服世艱。在城外還有反賊亂竄的情況下,發揮了大無畏的死要錢精神,組織了上萬人跑到通州搬運糧餉。周青峰在京城周邊猶如大鬧天宮,通州這里是也熱火朝天。
在周青峰帶隊跑回來之前,一千五百多萬石糧食和三百多萬兩銀子就被瓜分干凈。現在整個通州的倉庫里空空蕩蕩,滿朝上下都贊嘆馬公公簡直是孔明之智,國之干才。只可惜是個閹人,否則定要好好提拔重用。
糧餉都沒了,反賊在通州也占不到便宜,此地的重要性大大降低。馬公公安心了,城里的百姓也安心,覺著反賊應該不會再來了——誰承想,反賊跑了半個月居然又來了。
通運門外就是北運河的碼頭,馬可世馬公公站在城墻上就可以對碼頭上的動靜一覽無余。反賊到此已經三天,難得沒有亂跑。他已經把反賊在此的消息傳播出去,就等著官軍前來進剿。他一連三天就在城頭盯著,有點動靜就給京城上報,簡直堪稱大明勞模。
而就在這第三天,運河的碼頭上多了些動靜——來了一艘平底大船。這艘船可怪了,無帆無槳卻能自己航行。船尾豎有一根冒黑煙的柱子,不斷發出突突突的聲音,實在叫人看不懂。
勞心勞力半個多月,馬公公雖然修為高深卻也兩眼通紅。他看到大船出現就啞聲驚呼道:“不好,反賊來了援兵。天津那邊的官員都是瞎子么?怎么能讓反賊如此輕松的船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