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銅,這炮是熟鐵鑄造。可由于缺乏鋼鐵檢測設備,鋼鐵廠對自己的鋼鐵質量都沒太大信心,這炮的裝藥就不敢用太多,生怕炸膛。
這就導致這炮的口徑不小,可實心彈射程只有大概五百米,霰彈則縮短到兩百米。爆發射擊每分鐘兩發,持續射擊就只能退到一分鐘一發。
火炮總共制造了四門,其中一門在進行極限測試中損壞。一門留在金州進行訓練,剩下兩門就被新組建的炮兵連一路水運帶到了通州,擺在了城東的城墻廢墟間。
五百噸的駁船除了運來火炮,還運來了大量備用的火繩槍,甲胄,火藥,彈丸,藥品和糧草。這些東西都足以讓北進支隊在通州城內堅持很長時間。
周青峰對這兩門火炮更是寄予厚望,明軍沒來之前就要求炮兵連進行實彈演練。他對訓練結果也很滿意,非常期待明軍會以何等姿態來面對自己新到手的玩具。
等到三月末的最后一天,戰爭雙方都覺著自己萬事俱備,迫不及待的想要廝殺一番。老將劉綎已經將通州圍堵的水泄不通,數萬人馬布置完畢。他采取了義子劉招孫的建議,兩面夾擊,東面主攻。頭一個上陣的就是從南京調來的衛所都司姚國輔。
都說反賊火器厲害,姚都司手下別的沒有,也是火器厲害。他帶了兩千人馬跟隨劉綎,軍中帶著大量的偏廂車。大戰的第一天,這些外部鑲嵌鐵片甚至附加木盾的偏廂車就被推著向通州東面的豁口,殺了過來。
每輛偏廂車上配有滅虜炮,還有兩名火銃兵。
大明朝的火器種類非常之多,雖然大部分都是開玩笑的貨色,卻也有些能派上用場。這滅虜炮便是其中之一。它在明軍中屬于車載的中型火炮,直接安裝在車上,并排放三門。炮管用鐵箍強化,每門重五十公斤,可以發射一斤左右的彈丸。
不要笑,這東西跟虎蹲炮一樣,真的就是明軍中難得實用的火器。至于火銃兵,跟近衛女兵用的火繩槍差不多。只是制造時粗陋點,外觀別扭點,重量大一點,也是能開火殺人的武器。
這些偏廂車造價便宜,一上來就有兩三百,頭前一排還全部都是強化防御的盾車。盾車前頭都是兩層一指厚的木板,木板中間灌滿了泥沙。臨戰時還朝泥沙中灌水,甚至再蓋上一層灌水的厚棉被。
這玩意就跟土坦克差不多,又笨又重,四五個人推起來都費勁。地面稍有坑洼就難以前進。可它防御效果真的好,普通火銃是絕對打不穿。明軍用自己的火炮來打,也要守城用的大將軍炮發射四五斤的鉛彈才能打得垮。
可大將軍炮動輒數千斤,搬運不便也打得不準。通州城上更沒這玩意。雖然前不久有消息說反賊也運來火炮,可又說反賊的火炮個頭很小。明軍以己方火炮的威力和重量進行推測,覺著反賊的火炮威力應該極其有限,發揮不了什么大作用。
此刻大戰開啟,負責指揮的姚都司站在數百米之外遠遠望去,只見反賊在城墻廢墟中似乎確實布置了火炮。看體型,那火炮確實不甚大。更重要的是數量才兩門而已。
“切……,兩門炮有什么用?”姚都司心中不屑,“本將這邊光盾車將有五十,滅虜炮上百。我就是聽著讓反賊打,打到炸膛又能打得了多少?只要等我車陣逼近,后續的將士自然能殺上去。這剿賊的首功可就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