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革命軍’工程部較高的加工水平,趙澤設計的是按后世改良的火箭。帶尾翼,能自旋,精度較高,有效射程能達到一千米,誤差在五十米內。每發重量在十公斤左右,內裝五公斤黑火藥,還有預制的碎石破片增加殺傷力。
為了節約材料,這玩意使用木制外殼。它跟火炮相比各有優劣,是一種輕型可隨軍機動的高效武器。
炮兵連的火箭排裝備了六門滑軌火箭,士兵們通過調解滑軌的角度來確定射程。也正因為于此,這種火箭只能攻擊遠處的固定目標,最小射程都在兩百米以上,必須和其他兵種相配合才能發揮其優勢。
火箭排早就布置好了自己的陣地,隨著連長的命令有條不紊的調整自己的射程。他們在高高的城墻上布置了觀察哨,以此來確定打擊效果。可不等火箭排開始發威,配備望遠鏡的觀察哨就大聲喊道:“連長,官軍不但有火炮,好像也把火箭拿出來了。”
反賊都有火箭,官軍怎么可能沒有火箭呢?
明軍不但有火箭,而且種類非常的多。什么‘一窩蜂’,‘神機箭’,‘百虎齊奔’,應有盡有。浙兵在明軍中就以擅用火器著稱,對于需要遠攻的目標,佛朗機炮只是一種攻擊手段,火箭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相比‘革命軍’軍工體系的規范制造和使用,浙兵使用火器就隨心所欲了。指揮浙兵的周翼明可不想著靠人多去填反賊的炮口,若是稍加點火力準備能換卻少些傷亡,他還是很樂意的。
反賊重炮能打五百米,這已經被證實了。所以周守備在布置了十幾門佛朗機炮后,一出手就把射程最大的‘百虎齊奔’拿了出來。‘革命軍’的火箭是助推炸藥造成破壞,明軍的火箭則是把箭矢射出去造成殺傷。其射程大概在三百米左右,有點短。
為了把反賊的陣地納入射程,幾百名浙兵聽著號令,扛著‘百虎齊奔’,踩著滿地的碎肉,借助之前推出去的各種戰車掩護向前靠近。南京兵并沒有把戰車朝前推多遠,浙兵不得不在對盾車減負后繼續推著向前。
后頭的佛朗機炮由炮車搭載在五百米外開火進行掩護,呼呼的炮彈都瞄準了城墻廢墟后的反賊重炮,企圖進行壓制。浙兵趁機推進,跑動速度很快,距離也越來越近。實心彈只打了一輪,可效果并不太好,于是指揮炮兵的一排長果斷下令道:“換鏈彈。”
炮兵連在城墻廢墟出修筑火炮陣地,他們其實是將地面挖下去半米,并且在炮位前保留數米厚的土堆,澆水之后當做胸墻。炮位射界只有四十五度,左右的土堆同樣對炮位形成掩護。
明軍的佛朗機炮重量很輕,每門只有百來公斤。它使用子銃裝填,氣密性差,遠距離威力不足,精度也不好。它的優勢是開火速度極快,嘭嘭嘭的響個不停。可除非正好把炮彈打進炮兵連的炮位,就只能撞在土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