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廢墟后的兩門短管重炮已經連續打了三波,從較遠距離的實心彈打到中距離的鏈彈再到近距離的霰彈。為了壓制敵人的密集沖鋒,炮管上熱氣蒸騰,碰一下就能燙熟一塊皮,炮膛更是到了不好好降溫就沒法用的地步。
而作為戰果,炮兵連靠這兩門炮就打退了官軍兩次正面進攻。第二次殺上來的浙兵更是受到重創,密集的彈雨直接打垮了浙兵備御周翼明的戰斗意志。他手下精銳傷亡近兩成,士氣極度低落。對于當前‘兵為將有’的時代,周備御虧大了。
官軍兩撥正面攻擊,雖然總的傷亡還不到五百人。這對于總兵力數萬的大軍來說看似只傷了幾根毫毛。可對于封建軍隊來說,能打頭陣的都是主力。相比‘革命軍’猶如流水線般的出精兵,明軍主力的數量是極其有限的,這種損失可比死一批雜兵慘痛多了。
作為統兵作戰的大將,劉綎明知前線傷亡慘重,可他必須咬牙硬撐。既然反賊城墻豁口的兩門重炮太多犀利,那么繞過這兩門重炮便是。他很快調動部隊從其他方向發動攻擊,甚至頒下賞格獎勵勇士上陣殺敵。
可周青峰不給他機會了,不等明軍部隊做出調整,城內的陣地忽然飛出好幾道沖天的白煙。劉綎遠遠一看便是大驚,因為這白煙顯然是反賊朝己方發射了什么東西。雖然他不懂什么彈道學,但只看那沖天高飛的軌跡卻也能估算出這射出來的東西能非得極遠。
戰場上的明軍都不瞎,全都看到了這幾道白煙軌跡。負責主攻的正面聚集了上萬人馬,這些人都抬頭仰頸,順著軌跡移動腦袋。只見這幾道白煙劃過老遠的一段距離俯沖落下,目標正是劉綎所在的大陣中央——那臺高高的望車在望遠鏡里實在太顯眼。
一看這白煙軌跡朝自己而來,劉綎暗叫不好。他連忙鏈接自己身邊的親兵組成軍陣,一層青光憑空出現,正好跟落下的六發火箭撞在一起。
由于導火索在猛烈撞擊下有極高的瞎火率,后期生產的火箭內還有一個靠慣性觸發的簡易撞擊引信。這種引信還是無法承受火炮炮擊時的劇烈加速,卻很適合火箭這種較為平緩的發射方式。當火箭落下時,巨大的慣性讓它引爆火箭上的五公斤裝藥。
火箭下落,爆炸即刻而起,軍陣之下的劉綎切實的嘗到了‘革命軍’的厲害。工業化的硝田里,硝化細菌在源源不斷的將各種腐殖質化作硝酸鉀,保障了周青峰的部隊可以動不動就制造威力巨大的爆炸。
過去被人視作絕頂高手才能使出來的九級術法,在‘革命軍’的隊伍中就隨時可以見到。這種巨大的變化完全是一種代差,劉綎此刻就好像同時被六名絕頂高手圍攻。他兩眼迅速充血,身邊家丁發出慘叫。軍陣內的一百多號人都覺著膝蓋一軟,承受莫大壓力。
周青峰可以利用自己隊伍內大量掌握軍陣之道的低級軍官,聯合起來構建一個千人大陣。劉綎手下可沒那么多高素質的軍官,他靠自己一己之力架起軍陣進行防御,結果這個軍陣反而成了一個極其顯眼的目標。這對于遠距離打不準的火箭來說是個絕好的靶子。
城內的火箭排布置六個滑軌,這玩意不存在什么開火升溫的破事,也沒什么后座恢復的麻煩。一發火箭點火后,士兵立刻就將下一發火箭朝滑軌上一放,繼續點火。
黑火藥進行配方改進后可以是非常好的發射藥。點火之后,火箭尾部噴出橘黃色的火焰,推動火箭順著滑軌沖上天空。發射藥燃燒制造的燃氣被尾翼偏轉,造成火箭自旋進行彈道穩定。
一發發火箭飛行數百米后掉頭俯沖,地面的劉綎抬頭眼睜睜的看著一枚枚黑點從天而降。他作為主帥不能在戰場上亂動,可在經受六發火箭之后又來六發,六發之后還有六發。天空上的白煙軌跡接連不斷,同時有好幾波火箭在天空飛行,不斷齊射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