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人,我大明于造炮一術確實有所欠缺,不過泰西之人往往精通此道。前有西儒利瑪竇者,精通天文,數理,也與我朝交好。可惜此人數年前去世。
不過如今京城還有不少泰西之人,詹事府左春坊的左贊善徐光啟或可幫忙聯絡擅長鑄炮的工匠。其弟子孫元化也精通西學,尤擅造炮,也可為朝廷解憂。此外傳言泰西之人在廣東占濠鏡為港,設有炮廠,也可為我大軍造炮。”
明末火器技術落后,迫不得已從西方的傳教士和商人中學習了一些科學知識。這其中火炮的鑄造技術就是其一。方首輔聽到說要向泰西之人學習,倒也無所謂,點點頭便讓人安排下去。
只是這強軍的辦法有了,沒錢不行哪。
方首輔眉頭緊皺,就把戶部的人喊去商議。一個字——錢!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
眼下江南的稅賦被反賊堵住了,那就只能把目光放在北方。可北方經濟比南方差的太遠了。想收稅都難呀。琢磨來,琢磨去,方首輔只有一個主意——征收剿餉。
每畝加銀兩分。至于能收多少上來就不知道了。畢竟現在南方的銀子就別指望了,北方的農業摧殘極其嚴重,也不知道能收多少錢。戶部有個侍郎倒是又出了個主意——要不把驛政裁撤了吧,能節省點銀子。
明朝的驛政是個奇葩,官員住宿可以不給錢,白吃白喝白拿,理論上是朝廷給與官老爺的一項福利。結果只要跟官員有點關系的人統統跑來打秋風。可朝廷給的錢糧不夠,以至于驛站的管事要自己掏錢養活那些官老爺。
眼下漕糧斷絕,能省一點是一點,方首輔也就順勢同意了。
接著又有人提議道:“京城富戶眾多,勛貴國戚數不勝數。前不久朝廷才給他們一口氣發了九個月的糧餉,不如問他們納捐報國?”
“不行,不行。”方首輔這下就把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強行納捐必至朝野沸騰,百官恨怨,此舉不妥,不妥。”他直接就把這條路給堵死了,毫無商量余地,“眼下穩定為重,莫要再徒增是非。”
國家都要完蛋了,征稅不向最有錢的官紳征收,反而向最窮最無權利的老百姓征收,又或者扣扣索索省下些看似不必要的費用來茍延殘喘。這就是大明朝延壽的法子。
一干事務商量完,方首輔也覺著頗為勞累。他這段時間承受朝野上下莫大壓力,像個裱糊匠似的勉強維持大明這棟破屋子。風雨飄搖之下,這屋子都搖搖欲墜快要垮了,偏偏住在這屋子里的人誰也不肯出力,就等著有別的冤大頭出來頂一頂。
心累至此,方首輔此刻只想回家歇息一番。可不等他出了文淵閣,一個小太監急匆匆的沖進來喊道:“方大人,皇上召你進宮。”
“有何事呀?”
“皇上病重,太醫束手無策。喚大人前去,只怕有不忍言之事。”
方首輔頓時大驚,暗想:“糟糕,這等時刻喚我去可不妙。皇上難道……,要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