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簡試圖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野豬皮如今占有整個遼東遼西,控制的地域和人口比過去大了幾十倍。女真貴族都在跑馬圈地,楊簡也分到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可情況下要他給手下的奴隸發薪水,他又覺著心疼——奴才的命都是我的,我干嘛還要給他們發錢?
難道要我把奴才都解散了,再發錢激勵他們干活?只怕那些奴才要么立馬逃跑,要么眨眼間就會被其他主子搶走,然后我就成了個笑話——楊簡發現這事無解啊,‘革命軍’能做的事情,大金國就是做不到。這他娘是個體制問題。
“這樣雇工很好嗎?”哲哲看那些工人干活勤快,就特別想要自己手下的奴才也是如此。她不止一次聽黃太吉說這天津的漢人不是奴才,便有種隱隱約約的想法——似乎雇工比較好。
木牌后負責招工的‘大嗓門’不知道哲哲真正的意思,他想當然的大喊說道:“在別的地方不敢說,在天津干雇工當然好了。我們不但發薪不敢少,一日三餐還都是有魚有肉的,米飯管飽。干上一個月還能長幾斤肉嘞。大帥查的實在太嚴了。”
“餐餐有肉?”楊簡心想這怎么可能?這哪里是養雇工,簡直就是養主子。
‘大嗓門’哈哈大笑,指著后頭一個大木桶說道:“喏……,工地上的伙食都外包。天津的魚肉特便宜,保證你吃到膩。”
面對沒有污染的大海,‘革命軍’的捕撈業正在迅猛發展。半年時間,捕撈船隊已經上百艘,每天都有大量漁獲供應市場。由于曬鹽業的發展,漁獲可以在腌制后進行長途運輸,同時解決食鹽的銷售,更是擴大了漁獲的利用率。
當初周青峰笑談有天自己會吃魚吃到膩味,現在他是真的吃膩味了。可對于上百萬的人口來說,吃魚正是他們獲得優質蛋白的最佳方式。
工地上大木桶滿是油膩,里頭還剩下點殘羹冷炙沒人吃。楊簡過去瞄了眼,就痛苦的發現里頭燉的是大黃魚。過去這玩意乃是餐桌上富貴人家的珍饈美味,現在卻成了勞苦大眾干活維持體力的普通營養餐。
這差距也太大了。
想想自己手下的奴隸吃的比豬都不如,楊簡就愣了半天。他心里第一次冒出個念頭——也許我們真的打不贏那個四百年后來的小子。他到底有些什么本事,我和師父根本不知道。
楊簡艱難的扭過頭,向招工的‘大嗓門’問道:“你們怎么舍得給這些苦力吃這么好?”
“因為魚肉便宜呀。”‘大嗓門’笑的樂呵呵,眼睛里滿是挪揄,享受著濃濃的優越感。從外地來的人到了天津總是處處驚訝,看什么東西都不可思議。這讓現在的本地人非常樂呵,自豪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