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幾天前,黃太吉一行人離開天津前往唐山方向。受限于知識和見聞的欠缺,他在發現女真人完全沒辦法跟‘革命軍’比拼文化方面的勢力后,打心眼里就鄙視和厭惡天津城內城外的繁華。他更加堅定了漢人就是只會享受不能吃苦的簡單看法。
可強人再強,面對現實也得低頭……
“只要能尋得這‘革命軍’生產軍械的工匠,我大金還是能在戰場上贏的一切。這幫漢人把城池建的再好,還不是待宰的羔羊?”離開天津,黃太吉就在心中反復強化這個觀念,算的是自己給自己打氣。這也是給女真人面對的困境找一條出路。
劉福成帶隊向東北方向走,很快尋到了‘天唐木軌’工程的工地。那是一條筆直的雙車道,其中一側通馬車,另一側正在修木軌路基。由于一百多公里的工程分出兩百個施工隊,道路上隨處可見正在干活的工程人員。
為了防止沿途的村民偷竊材料,破壞道路,護路隊二十四小時來回巡邏。
“報紙上說,‘革命軍’為了修這條路將前后花掉上百萬銀元。他們希望能在一年內完工。不過最近又有消息說,由于施工經驗不足,預算還要增加,工期可能到一年半。”劉福成對‘革命軍’的報紙是尤為關注,上面經常出現些可以賺錢的信息。
黃太吉就站在道路邊看,修路的民工只當這些是附近來看熱鬧的土財主,見怪不怪,繼續干自己的活——對于花上百萬銀元只為修一條路,黃太吉是很不理解的。可修路的好處他卻很清楚,不管是物流運輸還是軍隊調動,道路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
“要不要擄掠幾個會修路的工匠回去?”黃太吉覺著‘革命軍’的路修的很不錯嘛。不過眼前這些干活的民工一個個赤膊上陣,揮汗如雨,怎么看都不像是有能力的大工匠。他心目中有本事的人是不會親自動手干活的。
“這些只是苦力,并非工匠。”黃太吉默默的前行,總算看到一個工頭模樣的人。這人高聲吆喝,給民工分派工作,指出不足,手里還捏著幾張畫著圖稿的紙張時不時看幾眼。“難道這個是工匠?”
可這工匠也未免太年輕了,嘴上沒毛,才十幾歲而已,頂多是個學徒。
整個工地上幾十號人,竟然就找不到一個老成穩住的。
黃太吉繞著工地轉圈,好生奇怪就這么一支看似普普通通的隊伍,究竟是怎么修的這么好的路?他忍不住上前向那么監督的‘學徒’詢問:“你們這路是誰監造的?”
“就是我呀。”手握圖紙的桑全來也是煩的不行。最近道路修筑逐步走向正軌,慢慢的這條寬敞大路也成了個景點,不斷有人來參觀。問他如何修路的人也是絡繹不絕,所有人都奇怪為什么他這么個十五六的少年竟然會修路。
眼前又不知從哪里跑來一個質疑桑全來能力的,他真是氣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