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李氏的軍隊是從(義州-鎮江)方向過來的,給他們帶路的是鎮江都司毛文龍。這位仁兄今年已經四十一歲了,一直混的不怎么樣。‘革命軍’崛起后威脅京畿,他不知怎么通過海路帶了一兩百人溜到了鎮江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準備反革命。
鎮江在丹東東北面,距離建奴,‘革命軍’,朝鮮三方勢力都很遠。毛文龍若是老老實實的待在哪里,誰也不會去管他。可他不虧是個身具亂德之人,越是混亂的地方,他越是能大顯身手。
‘革命軍’占據遼南四衛,并且大規模收容來自遼東的漢民。目前收容的總數都已經超過百萬,全部都安置的好好的。沒有流民,毛文龍也發展不起來,他試過攻擊‘革命軍’的一些村鎮。可他就那么點人,混的連叫花子都不如,農莊里的民兵都能攆的他到處跑。
在發現‘革命軍’這里沒空子鉆后,毛文龍突發奇想跑去找朝鮮國王李琿,鼓動他派兵呼應大明——你小子非長非嫡,是靠弒兄殺弟,囚母奪權上臺的。大明朝廷對你可是一向不待見。想要大明朝廷的支持,現在就是你表現忠心的時候了。
對于朝鮮的政權來說,明廷的認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則政權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李琿也是被毛文龍給忽悠的動了心,派出都元帥姜弘立要向大明表表態。只是他們也不想過分招惹‘革命軍’,只想把這次矛盾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
只是朝鮮李氏的這次出兵卻極大的觸動了‘革命軍’一票穿越者敏感的神經。周青峰就很不爽那些朝鮮人想跟他討價還價的打算,于是干脆組建‘朝鮮方面軍’帶兵迎戰——為了防止幾百年后被人說成是朝鮮人,老子現在就把朝鮮給滅了。
朝鮮國力弱,可勞動力資源其實挺豐富。其境內煤鐵資源也多,有名的茂山鐵礦還是個露天礦,開采很容易,就是運輸太難。可累死累活的是朝鮮人,周青峰也就不在乎。總之打一打也有利于穩固‘革命軍’東面的局勢,就當是低烈度戰爭進行練兵了。
當一個旅的近衛隊快速機動抵達丹東地區時,負責偵查的騎兵給周青峰傳來更加明確的消息——那幫朝鮮人已經知道周青峰帶兵殺了過來,他們就龜縮在鎮江方向,大概是想負隅頑抗了。
丹東周圍地形較為復雜,開闊地少,大隊騎兵機動頗為不利。這里人煙稀少,到處都是荒野,道路什么的也別指望了,四輪馬車很難開進。基本靠人和牲口的腿前進,唯一令人高興的是沿海隨行的蒸汽船幫上了大忙。
周青峰制定作戰計劃時其實想過借助船運搞敵后登陸,也想過靠騎兵快速突擊,甚至想過是不是夜襲。最后再想想自己近衛隊軍官的素質……
算了吧!
正所謂‘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周青峰最近對軍事研究越深,對戰爭越是覺著束手束腳。部隊人數多了,指揮能力反而在下降。他對戰敗的可能性考慮的越多,越覺著自己還是不要太浪,保守一點為妙——還是慢慢平推過去,玩排隊槍斃吧。
這就是從門外漢向菜鳥轉變的過程。那天重新放得開了,才是變成老鳥。
隨著在丹東方向深入的越來越遠,周青峰推進的速度也越來越慢。等他終于磨磨蹭蹭的過了丹東繼續向鎮江進發,對面的朝鮮都元帥姜弘立竟然派人給他送來一封書信——明國之反賊,你是來投降的嗎?
如此狂傲的語氣,很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