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誠琇瞇縫著眼站在平壤港口的岸邊,眺望正在修建的十幾處碼頭棧橋。他作為‘革命軍’海軍統領,在軍隊內卻一直沒啥存在感。相比在陸地上威名赫赫,戰功卓著的近衛隊,海軍簡直就是捕撈大隊和運輸大隊。
周青峰當初抓朱誠琇來組建海軍,一來是實在沒別的人手,二來是只想對付對付海盜。至于明軍水師比海盜還不如,根本不用太多關注。而海盜戰力有限,自然也不需要什么特別強大的戰艦去對付,湊合湊合就行了。
再加上‘革命軍’剛剛成立,對外商貿需求越來越大,迫切需要大量運輸力量。而民間船只有限的情況下,那就是能把海軍調來當運輸艦隊。
尤其是在拿下天津之后,船運的需求更是暴增。造船廠一開始還只能造百噸級的貨船,但很快就把五百噸的大船造出來。這就導致海軍的人不斷被臨時抽調去跑運輸——跑運輸還算命好的,命不好得去捕魚。
朱誠琇出身水師世家,他家在天津水師干了一百多年。可近幾十年來,他們家的人懂操船出海的就沒幾個,懂海戰的更是沒有。大明水師的人早就淪落為商人,專門負責運貨賺錢。
朱誠琇自己原本也只想當個吊兒郎當的公子哥。奈何朱家太爺覺著自家根基便是船,離了大海家族就得完蛋,于是硬逼著他學——幸好他會駕船,否則在望海堡被俘后就被砍了頭。
不過等到‘革命軍’搞出蒸汽船后,水師的那一套立馬過時。朱誠琇那套硬帆船的操控方法完全不適合蒸汽船——蒸汽船當然好了,無風還能跑得快,噸位還極其巨大,操控性比帆船強太多了。可蒸汽船復雜啊,光是要如何伺候好蒸汽機就是一門大學問。
朱誠琇堂堂海軍統領,只能帶著手下一千多船長和水手入駐金州機械廠當學徒。他們得重新學習,接受工業化的洗禮,掌握完全不同的知識,從風帆動力轉向蒸汽動力——過去半年,朱誠琇都是在學堂和機械廠渡過的。
整個學習的過程真是太痛苦,太殘酷。朱誠琇費盡心思搜羅一千多海軍人員,這些人在學習過程中被淘汰了一半。很多常年跑海的老海狗面對紙筆和機械完全沒有學習能力,只能降級去跑商船。海軍不得不再補充一批初小和高小生,重新培訓。
機械方面的東西還有人教,操船方面的技能必須自己自學和實踐。穿越者中不但沒人懂,連書都少。趙澤專門將兩艘小型的蒸汽船借給他們進行教學使用。那兩艘教學船經常是出海就壞,壞了就修,修了再跑,跑了再壞。整個海軍的人都被教學船折騰的要死要活。
折騰出來的結果便是半年時間編寫了厚厚的幾本《蒸汽船只操作手冊》,《船用蒸汽機維修規范》,《海軍艦只作戰操典》。都是新鮮出爐的書籍,里頭還含有不少錯漏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正在等待更多實踐的檢驗和調整。
有了這幾本手冊操典以及剩下幾百湊合能用的海軍人員,周青峰就下令對海軍進行擴編。首期目標是五艘戰艦,三十艘運煤,運兵,補給,通勤方面的輔助船只。朱誠琇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發現還是運輸大隊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