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家里的矮桌上,擺了一盆玉米面餅,菜是燉洋芋,還有一碗蘿卜干咸菜。
窯洞冬暖夏涼,倒是很舒服。
老支書笑容尷尬“村里沒啥好菜,你們湊合吃一口”
這頓飯看起來實在上不得臺面,卻是他們能拿出來的最好的東西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時候根本不吃菜的,主食也不是純玉米面做的餅子,而是混了野菜的菜團子。
飯其實是在老支書去接林念禾他們的時候就準備下的,他們那時還不能確定他們是否能給自己挖井。
“您可千萬別這么說,是我們突然造訪給鄉親們添麻煩了。”林念禾說著,拿起了一個玉米面餅。
其他幾人也紛紛拿起餅子,毫不嫌棄地開始吃飯。
看他們吃得香,老支書松了口氣。
他們吃飯時,外邊的哞娃正在給鄉親們分水。
每人半瓢水,不僅是喝的,做飯、養牲口,全靠它。
至于洗澡洗衣那就別指望了,想洗只能去河邊。
林念禾眼見著那只桶里倒出的水泛著黃,心酸得要命。
她發現,自己對貧苦一無所知。
飯有些咽不下去了,林念禾放下筷子,朝老支書說“您明天如果沒什么事兒的話,就與我們一起去城里吧,我們把機井的事兒先辦了還有,咱們這附近的大隊是不是也有吃水困難的問題如果方便的話,我們就一起把水井打了吧。”
林念禾至今都沒提學校的事,也沒有考慮要用水井當做學校招生的交換條件,她甚至在想,就算水井挖完他們依舊不愿意在村里建一所學校,她也認了。
不管是學校還是水井,總歸是能幫到他們的。
老支書看著林念禾,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打一口機井要兩三千塊錢,你們真的能給每個缺水的村子都打機井”
林念禾望著他,鄭重點頭。
“老支書,我重新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林念禾,是代表來自香江的龍華慈善公司來咱們這兒進行捐助的,公司有充足的資金來幫助大家,并且這也是通過京城方面的允許和支持的。”
林念禾說完,停頓了一下后又說“不止是用水問題,醫療藥品、學校建設,我們都可以做。”
沈家給她的年中分紅有54萬,其中包括了沈瑜坑弗拉基米爾的那一筆。
這個分紅額聽起來很少,甚至不如一部電影的票房分賬。可這是因為龍華貨運在經歷了無數震蕩后剛剛開始經營,不僅市場在觀望,他們本身也需要大量的投入。
54萬,能用作慈善投入的有36萬,足夠給十里八鄉打上機井。
老支書做了二十幾年的支書,但他的眼界實在有限,林念禾講的公司啊、慈善啊什么的他都聽不太懂,但他明白了他們是來幫鄉親們的,而且很有錢。
老支書的嘴唇顫抖著,半晌說不出話來。
王淑梅適時開口“您如果還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我們已經來了這兒,一定會盡力滿足鄉親們的要求的。”
這句話頗有幾分試探意味,王淑梅覺得林念禾可能是被眼前的一切沖擊到了,理智已經被感性取代。
她不理智的時候,她就得上啊。
王淑梅也不愿意把人想得太壞,她只是比林念禾更了解窮。
老支書支吾著,半晌之后還是搖頭“沒什么了,真的沒什么了。”
其實,他們這兒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可他不敢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