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也想拉琳瑯來做的,但他怕大臣們會說不能讓后宮干政,所以只能拉兒子做事了,兒子這會兒也有十三四歲了,這種小事還是做的了的。
事實證明,他兒子雖然繼承了他和琳瑯的咸魚性格,也懶,但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聽話,所以老子讓他做什么,他就老老實實做什么。
而且因為不笨,再加上簽字蓋章這活的確挺簡單的,所以這活干的的確不錯。
因是安江郡王的兒子幫忙,所以大臣們果然沒多說什么,畢竟安江郡王跟琳瑯只生了一兒一女,且安江郡王也不打算選秀,估計以后就只有這么多孩子,那讓皇子提前熟悉政務,也沒什么不好。
而琳瑯看兒子被安江郡王拉去做事,且做的不錯,不由心中一動,想著,在原身世界,也許安江郡王跟原身的孩子,就是這樣能干的,最后將國家管理的不錯,讓安江郡王在歷史上名聲不錯?畢竟安江郡王現在還年輕啊,就算他不打算一直干到老,干到六十歲退休,也還要干二十多年,如果這二十多年,其實是他和他兒子一起做的,然后他兒子能力又不錯,的確是能搞出一個明君之治的。
有了兒子做幫手,雖然不能將所有事都推給兒子處理,但不得不說,安江郡王的確輕松了不少。
而且這樣弄,對他兒子也有好處——從年幼時就接觸這些政務,對怎么處理政務,慢慢的就會駕輕就熟了。
就算一開始不會,但看那些大臣是怎么處理的,時間久了,他也能吸收經驗,照葫蘆畫瓢了。
況且,一開始也根本不需要他處理政務,因為只要簽字蓋章就行了。
不但他,就是他爹,安江郡王,也只用做這些事。
而他在簽字蓋章的過程中,看一看那些大臣們是怎么寫的,就能吸收到經驗,時間久了,就知道什么事怎么處理了,這對他將來繼位做皇帝,是非常好的經驗。
琳瑯看一大一小配合得好,不由驚訝,想著安江郡王還真會偷懶,不過這種偷懶,她是支持的,因為能讓未來的儲君早早接觸政務,總比那些生前沒怎么教兒子,等老子死了,兒子趕鴨子上架,啥都不會的強,所以也沒阻止。
不過安江郡王父子暫時就是簽字和蓋章,沒其他用處,反正就是簽字蓋章罷了,他們覺得這個事,他們還是做得了的。
但琳瑯感受到了危機,已打算在新舊交替這些事處理完了,京城又恢復了平靜后,收拾掉一些人。
這些人也好收拾,畢竟大多數當官的,都不是兩袖清風的,這樣一來,只要找到了他們撈錢的證據,就能將他們送走了。
等送走了這些危害較大的人,再將一些站在安江郡王這邊的人安排在空出來的位置上,慢慢的,安江郡王就能控制朝堂了,也不會讓那些大臣們亂來了。
安江郡王顯然不知道琳瑯的想法,不過隨著簽奏折的時間變多,對政務慢慢了解了,其實他也發現了一些貓膩,畢竟安江郡王只是咸魚,不是蠢,怎么可能看不出來,那些明顯給某些集團輸送利益的政策。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