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皇帝聽信饞言,覺得北固關守將無能,守著這樣的雄關,竟然不敢肅清四周的叛軍,只知道躲在北固關,當縮頭烏龜,這也太浪費這個雄關的作用了,于是便換了新人來駐守,將北固關原先守將調回去問罪去了。
不知道之前的北固關守將下場如何,反正新的北固關守將,怕皇帝怪他們不出城作戰,便放下吊橋,打開城門,準備出城作戰,平定叛亂。
甚至為了出城作戰,為防城門口用來阻擋敵人的拒馬和梅花樁礙事,還將這些防御工事拆了,就為了大軍出城方便。
就沒想過,你這樣出城是方便了,要是你打不過,敵人反攻進城,也更方便了。
于是很快,這個守將就有了戰果——果然,出城作戰像琳瑯預料的那樣,大敗,損兵折將,逃回北固關,敵人一路緊追不放,差點被敵人跟著追進城里。
這些人打不過義軍,也很正常,琳瑯早就發現,朝廷的軍隊,不少都是魚腩部隊,沒什么戰斗力了。
事實上,要不是墻上的守軍看到不對勁了,趕緊拉起了吊橋,要不然義軍真會跟著追進城里。
現在雖沒被對方追進城里,但因城門前的拒馬等東西被破壞了,方便了那些義軍靠近護城河,這些義軍就商量著想填護城河。
不過這樣的雄關,護城河自然不是普通的,又寬又深,上方還有守城的弓箭手阻攔,想填護城河,可不是容易的事。
琳瑯估計這方法不行,還是得繞到北固關背后,斷北固關糧草供給,才拿得下這座雄關。
要么就等到寒冬臘月,要是運氣好,哪天突然零下十幾度,護城河就有機會結成厚冰,到時也能過河。
當然了,就算結成了冰,過了河,也會被城墻上的弓箭手一頓掃射。
總之,這樣的雄關,圍困才是最好的方法,強攻很難很難的。
琳瑯猜的沒錯,這些人折騰了一個月,也沒給護城河填上一段,相反,是一靠近護城河,對面城墻上就萬箭齊發,根本沒法填河。
于是這些人分成了兩派,一派說繞到北固關后面去圍困北固關,一派說等冬天河水結冰再過河。
最后還是圍困派占了上風,因為另一派說冬天結了冰再過河,一來要等很長時間,眼看著琳瑯的地盤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大家等不及;二來冬天能結冰的天氣,也太冷了,穿的太笨重了,攻城不方便;三來這個北固關太堅固了,難打,強打只怕會損失慘重,到時就要被其他義軍撿漏了,不劃算,不如繞到背后,斷其糧草,圍它,估計要不了多久,北固關守將撐不下去就會投降了。
其他人覺得這話說的不錯,于是便同意了,大部隊開始繞行山上,準備圍困北固關。
對這些人準備繞到北固山背面,斷了北固關的糧草,逼北固關守將投降的事,琳瑯也沒過多關注,畢竟,自有朝廷、北固關守將還有其他義軍會進行干涉,畢竟這三方人,肯定都不想讓這支義軍成功的,所以琳瑯就不管那么多了,她只繼續經營自己的領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