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折促銷力度很大,很快宮里就有不少低位妃嬪都升了級。
吳太后可不管妃嬪等級齊齊提升,會給皇帝帶來財政壓力,她只想湊錢。
她甚至有點抱怨兒子,要不是皇帝不給她更多的錢,她根本不需要這樣弄。
所以她通過這種方法弄到了錢,讓皇帝每年后宮開支變多,怎么了?皇帝是自己的兒子,本來就該給自己錢用,不是嗎?
她可不會去想,以前皇帝剛即位,承恩公家還沒這么抽象時,皇帝也是很大方的,給過她和吳家不少錢。
但誰讓承恩公家發達后,越來越抽象呢,皇帝對他們厭惡,但又不好處置舅家,就只能減少賞賜,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了。
本來每年給太后的錢也不少,但這不是太后全給了承恩公府,讓皇帝看了不舒服嗎?想著看來自己不給承恩公府賞賜還不行,給吳太后的也得減少,要不然,自己通過賞賜減少,來表達抗議,這是白做了。
于是吳太后每年能收到的兒子孝敬,也一年比一年少了,導致吳太后因此非常生氣。
但娘家太不像話了,導致她也不敢跟皇帝抗議,畢竟每個月的月錢,每年的年例,按祖宗規矩要給的東西,皇帝都給了,其他的,都是皇帝額外給的,還不是皇帝想給多少就是多少,她就是抗議,也抗議不了什么,前朝大臣也不會支持她的。
當然了,就算她能抗議,前朝大臣也不會讓皇帝給她太多錢的,畢竟,皇帝的錢,前朝大臣們一直覺得,應該用在更需要用的地方,給她一個后宮女眷太多錢是怎么回事,她的月錢年例都有,還想要多少錢,不能貪得無厭。
當下吳太后既煩惱女兒的事,又要忙著給娘家籌錢,每天忙的很,不說刁難琳瑯了,甚至取消了讓妃嬪每日晨昏定省的規矩,因為她要忙的事太多了,這個晨昏定省太浪費時間了,她哪有那么多時間浪費,畢竟她年紀大了,忙累了還要休息,所以真正能忙的時間不多,自然就不將時間浪費在跟兒子那些妃嬪鬼扯上了。
琳瑯看現在不但不會被吳太后刁難了,甚至都不用請安了,這讓琳瑯不由滿意。
有些人就是這樣,非要別人削她一頓,才能老實。
要不是吳太后非要找琳瑯的麻煩,她這會兒根本不會遇到這些事,包括她娘家弟弟不會關進大理寺牢里,女兒也不會被大理寺請去喝茶。
明明是損人不利己的事,她非要做,然后就付出了她根本沒法承受的代價,怨誰呢,還不是怨她自己非要作妖。
她身邊的張女官不知道這是琳瑯動的手,只看著吳太后忙的焦頭爛額,不說找自家主子的麻煩了,就是請安都不用去了,就不由高興地雙手合什,直道“菩薩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