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原身的家庭關系,那是相當的復雜。
好比原身的大哥大嫂,說是大哥大嫂,其實是大堂哥大堂嫂。
原身大伯過世的早,留下的大堂哥太小,原身父親李父跟大哥關系好,便收養了大哥的兒子。
然后李父也不是只有原身一個女兒。
李父還有一個女兒,是前妻生的。
怎么就變成前妻了呢?原因也很簡單,夫妻倆在收養大堂哥這個問題上有分歧。
前妻不樂意收養大伯的兒子,畢竟那年頭,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給了別人孩子一口吃的,自家孩子可就要沒得吃了,她哪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沒得吃呢。
說李爺爺李奶奶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怎么著也要討論一下,這孩子怎么養的事吧。
甚至這大兒子過世了,還有大兒媳呢,雖然改嫁了,那也是孩子的媽,不應該讓孩子的媽帶著嗎?怎么在孩子有媽,李父兄弟姐妹也多的情況下,就輪到自己一家養了。
李父這人,是說一不二的性格,他要怎么做,就得怎么做,你要跟他對著干,他就不高興。
而前妻的這些話,自然讓李父不高興了,當時就跟前妻離婚了,也不顧女兒當時才兩歲。
過了幾年,李父娶了原身的母親。
當時已是解放后,李父當上了國營工廠的鉗工,工資相當不錯,所以就算帶著兩個孩子,還是能娶到老婆。
然后兩人就生下了原身。
之后不知道是李父的原因,還是李母的原因,總而言之,兩人沒再生孩子了。
別看只有三個孩子,在這個時代不算多,但,廟小妖風大。
這三家之間,可是斗的你死我活的。
確切地說,是前兩家斗,原身母女只有看戲的份。
前兩家怎么斗?那還用說了?
原身同父異母的大姐覺得,她是她爸的親生女兒,這家產,自然該是她的,對此,帶大她的李奶奶因為心疼大孫女,是站在她這一邊的,尤其是大孫女說,以后會招贅,孩子跟她姓后,李奶奶徹底沒了顧慮,畢竟大孫女要招贅的話,跟孫子有什么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