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只能三五不時從別人那兒聽說琳瑯又在哪兒買大平層了,又在哪兒買商鋪了,心里氣的不得了,卻拿琳瑯沒任何辦法,也薅不到琳瑯任何羊毛。
看著琳瑯發財,比他們自己過著艱難的日子還難受。
而琳瑯的好運這會兒也在之前熟悉的人中傳開了,原因無他,是從幾個方面讓大家這樣想的。
說是當初電子廠那個王科長讓琳瑯進宣傳科,琳瑯沒進,然后倒霉的事就沒找上她,這不是運氣好是什么?
后來王科長回來了,之前跟他切割的人,王科長全報復了,而琳瑯因為當初沒聽王科長的話進宣傳科,后來自然也不用跟他切割,這次王科長回來,也沒報復她,頂多就是不待見她,這也是運氣好了——別人都說琳瑯有眼光,運氣好,當初沒進宣傳科,這話傳進了王科長耳里,他聽了自然不高興,畢竟這什么意思,難不成他賞識人還賞識錯了?竟然還成了對方的好運?王科長聽了那自然是不高興的。
因為王科長不高興,所以琳瑯后來在電子廠待遇就很一般了,因為要評什么先進之類的,王科長總會橫插一杠子,不讓琳瑯評上。
本來大家覺得,琳瑯沒討好王科長,現在王科長回來了,對她不高興,她在電子廠要不好過了,看來這李琳瑯的運氣也就那樣——這話王科長愛聽,高興了點。
結果,南方淘金熱越來越厲害,人家直接辭職下海了。
一開始,大家覺得琳瑯這真是瞎胡鬧,鐵飯碗多好啊,為什么要辭職下海,多可怕啊,萬一在南方賺不到錢,又沒了鐵飯碗,她要怎么過日子啊。
結果沒幾天,電子廠股份制改造沒成功,電子廠倒閉了,低價賣給了私人。
而他們這些鐵飯碗的人,自然就因電子廠倒閉下崗了,鐵飯碗竟然也不鐵。
而這時,已經是九十年代了,不少人年紀大了,再讓他們去南方找工作,他們也鼓不起那個勇氣,不少人也就是在本地打點小零工,能找到工作就是謝天謝地了,畢竟他們以前在國營工廠呆久了,人都養廢了,工作能力太差了,很難找到工作。
甚至有一些人,還下不去那個面子,總覺得自己是吃皇糧的人,去私人企業工作丟臉,又或者嫌私人企業工作沒國營工廠那樣可以摸魚,不愿意出去工作,只整天在家消沉的。
便是王科長也沒落到好,他回來報復的人太多,得罪的人太多,這會兒電子廠倒閉了,他沒幾個交好的人脈,自是跟其他人一樣,也下崗回了家。
他五十來歲的年紀,就更不敢去南方打工了,于是家里的日子因為失去了工作,也過的艱難了起來。
而他就是那種覺得去私人企業工作丟臉的人,所以不說去南方打工了,就是在本地,他也不想去工作,只整天在家里罵天罵地。
倒是之前那個被他們看好戲的李琳瑯,聽說在南方越混越好,進了新世紀,聽說在四九城買了大別墅。
于是他們再一次覺得,琳瑯的運氣太好了,想著要不是王科長冷待她,她要在電子廠工作的好好的,可能就不會辭職下海了;可因為王科長冷待她,讓她在電子廠呆著沒意思,她只能辭職下海,倒是成全了她,讓她發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