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想要騙過那些期刊編輯,以及那些專業人士,難度自然是極大的。
所以合理性是喬澤思考的重點。
在他的設計中,這種新的光源方案它是通過一個粒子加速器,來為光刻機穩定的高能量光源。
用具體的科學語言描述就是當接近光速的帶電粒子在電磁場的作用下,沿著彎轉軌道行進時會發出電磁輻射。用正常人能聽懂的語言描述則是當電子以光速在環形軌道中運動時,總是會沿著切線方向輻射光子。
這些輻射的電磁波其實具備高亮度、寬波段的特點。
尤其是寬波段,從紅外到可見光,再到紫外線、極紫外乃至x射線等等,都能通過控制粒子在環形帶內旋轉的速度給制造出來。
所以理論上來說,只需要控制一定波長的激光操控位于儲存環內的電子束,讓其旋轉起來之后,電子理論上就會被束縛在激光所形成的光學勢井中,成為穩定的微聚束。
當這個微聚束在激光波長范圍內的時候,就能輻射出高強度的窄帶寬的相干光源。
根據之前的理論,這種光就具備平均功率高、重復頻率高、波長范圍廣的特點。
阿斯麥最新一代光刻機所使用的euv光源也包含在內,當然也包擴迭代前的uv跟duv光源。
除此之外,還有光的導入線路,各種零部件的排布等等。
在喬澤設計中,這臺大型光刻機需要一個周長約五十米的大型多層儲存環,在激光束的操作下,最多能夠同步輻射出二十八條不同波長跟功率的光源,通過不同的通路進入其他部分開始對晶圓進行微雕。
為了讓這篇論文看起來更像真的,喬澤覺得還需要花些時間,設計了一個能同時操控二十八條光源的智能控制系統框架。算是為這款壓根暫時還沒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的設備作了軟件方面的適配。
這也導致這篇論文完成的時間有些長了,昨晚就構思了一部分,然后早上開始寫,一直到晚上十點,第一篇論文都還沒完全寫完。
難度主要集中在構想數據跟最后那套被喬澤命名為光雕kgx10的智控系統。
好在現在整個項目組其實都不太關心喬澤在做些什么。
之前做群論智能框架的時候,還有可討論的點。
現在喬澤的新課題,兩個課題組所有人除了劉塵風跟李建高能大概明白他想要解決什么問題外,其他人連題目都不太看得懂。
只是劉塵風也只能幫喬澤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完成任務后,他還要順便做些自己的事情。
但想到這兩篇論文在發布前的確不適合太多人看到,喬澤還是把用來寫論文的電腦跟存放論文的服務端給加了密碼。最終喬澤花費了三天時間完成了這項工作。
在大概了解了不同期刊的影響力,以及所選論文的側重點后,喬澤決定把這兩篇論文一起投給美國的雜志社。
其實關于半導體類技術迭代的文章也可以發的。
兩家期刊都屬于頂級期刊,甚至比的影響力還要大那么一丟丟。
但畢竟是大不列顛的雜志。
這個國家怎么說呢
弱便也算了,但卻似乎還依然沉浸在曾經日不落帝國的幻想里。大概了解了這個國家的歷史跟最近一些行為后,給喬澤的感覺便是不列顛嘴巴上總想當爺爺,行動上卻如同成年的兒子,施政時又像不太懂事的孫子。
總之不太靠譜。
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也沒幾家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半導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