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結論只能是天賦這東西本就是不講道理的,以及天佑華夏。
所以此時答辯現場的情況是陳藝文站在那里,昂首挺胸侃侃而談,但臺上專家的目光其實都集中在喬澤跟他身旁的蘇沐橙身上,喬澤目光渙散無神的平視前方,不知道腦子里正在想些什么,蘇沐橙則撐著腦袋看著身邊的陳藝文回答問題。
至于李建高跟譚景榮,大概就是全程劃水。
當然,需要兩人發表下意見的時候,還是沒問題的。
其實譚景榮還是很激動的,不過已經激動過了。
主要是早早的從李建高這里得知,群智課題肯定能得獎,今天的答辯過程也就是走個過場
是的,人總是這樣,追求的目標還沒得到的時候,會很激動,甚至彷徨,一旦得到了,就會覺得不過如此,甚至索然無味。
尤其是對于譚景榮來說,他已經決定接受有為集團的oer,合同都已經簽了,拿了畢業證就直接去有為在西林的智能研究所報道。
不是不想留在西林數研所,這段時間的科研經歷已經讓他意識到,科研這條路其實并不是太適合他,未來天賦不夠的情況下,留在數研所會很累,不如去有為做個工程師。
這對天賦的要求不高,只要勤奮些,總能做出貢獻。更別提他還是李建高的學生,跟西林數研所里許多人的關系也不錯。算是有著堅強的后盾。
終于陳藝文的發言完畢,他還有些意猶未盡,但主席臺上已經響起了掌聲。
其實對于坐在主席臺上的評審專家而言,也是希望最好不是喬澤主講,所以項目組由陳藝文來出風頭大家其實都挺滿意。
其實專門把李建高邀請來參加評審會議,就是考慮到怕出什么問題。
一般而言這種會議,是坐在臺下被審核的課題組成員緊張。
但關于喬澤的項目,主席臺上提問的專家其實也挺緊張。
萬一某個問題問錯了,讓喬澤覺得不爽,站起來反問幾句,還被問住了真的很傷面子。
恰好這一塊喬澤是有前科的。
當年喬澤的博士論文答辯組織的提問環節,羅伯特史蒂芬就曾問過一個愚蠢的問題,喬澤極為不給面子的態度讓這位數學界的知名學者甚至可以說是泰斗級人物,直到現在還沒有公開出席過任何一次數學界的活動。
據說連美國科學院舉辦的數學春季會議都直接拒絕參加,每天都呆在伯克利分校的后山上不知道研究些什么。
同理今天李建高的任務其實就是,萬一臺上的評審專家問了什么不太符合喬澤心思的問題,喬澤的反應又不太對的情況下,他能站起來打個圓場,給專家評審團一個臺階下
所以今天的專家其實也真是挺難的。
問題不能太沒技術含量,否則平白被看不起,也不能太深了,怕現場探討太過深入出什么問題,即便有李建高當保險,但能不需要這位出馬自然是最好的。
畢竟這種會議現在全程都有視頻記錄的,而且保留的時間還挺長。
好在今天的情況就不錯,喬澤基本沒怎么發言,會議前設計的問題中規中矩,負責講解跟回答問題的那個年輕人表現得也挺不錯,于是在陳藝文回答完第五個問題后,大家都松了口氣。
流程終于走完了,接下來是其他課題組了,也代表著能回到大家熟悉的節奏,就挺好。
按部就班的起立,跟評審官行禮之后,走出了會議室,上午的任務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