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勇盡量避免再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外界對他的關注自然也慢慢降低了。
雖然他的歌還在不斷的流傳,范圍越來越廣,尤其是“少年”等歌成為了熱門彩鈴,同時有三首歌在彩鈴榜單的前十位。
專輯銷量也突破了百萬張,在這個時候已經算是很了不起的成績,而且隨著影響力擴散還在增加,未來還有望達到兩百萬以上。
還有正式改名為“少年網”的網站,在這次伴隨著歌曲的流行也吸引了不少流量,然后就開始走向專門吸收青少年關注的社區平臺,并且細分成兩個板塊,一個是“小紅書”,一個是“藍本本”。
由李勇自己開始,托顧城、韋偉、黃校長他們幫忙,找了不少人入駐,在這上面開始分享自己的生活。
少年網當然不可能真的只有少年,而應該是大家都有一顆“少年少女的心”。
這年頭連微博都還沒那么流行,大家都是用qq空間,日志里面記錄了多少年少無知中二往事
不少在未來都會成為黑歷史,巴不得要刪掉的。
少年網本來大家也覺得跟空間差不多,但李勇帶頭,又找了一幫托,先引領了一下玩法,再暗中跑到其他地方去推廣,慢慢形成潮流。
當空間里面也開始流行的時候,少年網已經算是破圈了。
而且李勇還學習了某些人的玩法,通過這個平臺開始造自己的“明星”,也就是最早一批的網紅,準備以點帶面的產生影響力。
00年開始,網紅經濟雖然沒有日后那么夸張,但是網紅的流行度卻因為處于拓荒時代,而每一個都能真正引爆網絡。
日后的許多網紅只能紅及一處,現在才真正叫做紅極一時,甚至往后都成為一段傳說為人津津樂道。
不過這時候的網紅大多是以草根文化為主,李勇也沒有太過跨越時代。
當然主要還是網站主旨是在于少年強則國強,他雖然用了小紅書的名字,可并沒有真打算復制那個小紅書。
至于往后會不會還出現那樣的小紅書,那就不是他能管得著的事情了。
少年網的目標群體定位其實也是很明確的,雖然他通過人脈關系邀請了不少魔都的社會名流,但是核心群體還是在校的學生,也就是目前數量龐大的青少年。
學生們喜歡精巧新鮮的玩意兒,他便讓那些人在上面分享那些東西,還有什么旅游攻略、國外人文、美食探店、sy,只要沒有明文禁止的東西,就算偶爾擦點邊,也要盡可能都拉上去。
這其中網站的核心算法也很重要,大數據雖然一直被詬病,但是大家都在用,總是有原因的。
因為場外的事情太多,而在學校里面,李勇參加的活動也變多了,所以這個學期李勇甚至過得比上學期還要充實。
除了籃球比賽因為意外而折戟,他還去參加了區里的演講比賽,拿了個一等獎其實李勇覺得自己講的不如第二名,一個是文桉好,一個可能是因為主辦方看他名氣大,給他優待
這種現象從來不少見,社會里多的是人情世故,比賽也不只是比能力。
只不過以前這種事情都是發生在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