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散開后,那邊的情形也就完整地展現出來了。
這里本是自樓梯過來進入二樓廳堂的一個拐角,只要進出一經過就能發現異狀。
此刻在那根漢白玉廊柱的后面,正仰面躺著一具面無人色的尸體,除了面部淤血外,沒有與人搏斗的痕跡,看起來更像是被下毒致死,那血中還帶著點黑色。
李勇目力驚人,哪怕在隔開的人群中這個距離,也能夠看清楚那邊尸體的情況,而望著那死者的面目,他眸光突然一閃。
這卻不正是他先前上茅房時,在樓梯間碰到那起爭執的其中一人
而且正是那個遣散了另一個大漢后,應該便徑自回來的個子瘦削、面容陰鷙的中年。
卻沒想到,李勇這一回頭過來,就看到了他的死狀。
他自然是第一時間想到了那壯漢便是兇手,不過回頭掃了一眼,對方那么明顯的特征,在這里沒道理看不到,那就只能是不在此處。
是殺完人就逃了
還是,兇手其實另有其人。
“死的是誰”旁邊也免不了有人小聲議論著,李勇立刻側耳傾聽。
“是吳縣尉的小舅子,縣衙里的班頭韓達,平日主管緝盜、治安”
“哦,這怕是哪個仇家暗中下的手了吧”
“誰知道呢他那位置得罪的人不少,個個都有嫌疑。”
“個個都有嫌疑,但敢下手的怕還是少數,何況還是在這種場合。”
“那便要看咱們這位知縣大人,如何應對了”
李勇聞言,心里默默揣度起來。
以宋的官制來說,一縣之中按照常例,是有最少四位朝廷任命的官員,分別是縣令、縣丞、主簿與縣尉,之外可根據情況再設一名鎮砦寨官。
“諸鎮置于管下人煙繁盛處,設監官,管火禁或兼酒稅之事。砦置于險扼控御去處,設砦官,招收土軍,閱習武藝,以防盜賊。”
水滸中的花容便是這個職務,雖屬朝廷命官,但手下統領的卻不算是官軍,只算是“民兵”。
而宋江的押司,則是屬于“捉筆小吏”,在主簿手下,操刀些公文、檔桉一類的文事。
至于武松的都頭一職,這時候其實是叫做班頭,是縣尉手下分管治安、緝盜等事的吏員。
如果套用后世的叫法,對應的差不多就是局長跟隊長,只不過班頭、押司這些,都是知縣、縣尉等一言可決,所以知縣其實屬于他們的恩主。
武松打虎后被委任為都頭,便是當地知縣的手筆,所以為此知遇之恩,他最終宰了潘金蓮、王婆等人后,直接到縣衙束手就擒,也沒有叫恩主為難。
錢塘縣作為一個大縣,雖然只設立了一名縣尉,但縣尉手下自然是有不止一二位班頭效力,一個班頭手底下就有一百多人,整個錢塘縣的“官兵”差不多有四五百之數。
當然實際上按照宋的兵制,地方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官兵,只是在地方上各有駐扎不等的兵力。
而錢塘所屬的,乃是兩浙路路治杭州府,在淳化三年改軍號為寧海軍節度。
在劇中,正是寧海軍節度的判官招趙盼兒過去,而宋姐姐為其頂缸,最終被逼墜樓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