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副指揮使李君名,因在宮中與刺客搏斗,不幸死于大火中。追授中郎將、光祿大夫銜,其父李源加員外郎,妾孫三娘賜五品誥命”
一晃三年過去,今次皇帝下江南,經京杭運河直抵杭州,又往錢塘親自拜會李君名之墓。
這位出身于錢塘富戶的皇城司副使,因為救駕有功,其身后事被皇帝頗為看重,不管是他的家族李家、他的父親李源還是他的三房妾室孫三娘、宋琦君和俞敏,及其他所有相關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益。
真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沒錯,人沒了也可以算是“得道”了嘛。
李家的生意如今已然通行天下,實際上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皇商。
發展最迅勐的還是鎮南鏢局,讓皇帝金口玉言賜了一個“天下第一鏢局”,然后因為開遍天下后,推出的一個各地盤點,包括人文地理,從而引來了大量關注,也吸引了無數的英雄好漢加盟。
你若是有勇力,又不甘愿受到軍中束縛,那就加入鎮南鏢局,在這里不僅可以暢快的以武會友,還能走遍天下,跋山涉水,見識廣博新天地。
鎮南鏢局還與朝廷搞出了一個“武林風”的比試,每兩年一屆,自鄉里開始,層層選拔,直到錢塘的全國總決賽,最后優勝的十人既能得到金錢、豪宅的實利,又能夠揚名天下。
而且不管是有意為朝廷效力,還是跟著鎮南鏢局去闖蕩天下,或者自己繼續自在逍遙,亦或者開武館收徒當師父,選擇出路有許多,全看自己。
這就是朝廷在培養武風,又想要抑制的情況下想出來的辦法,給這些人多找點事情做,或者對外輸出武力。
只要讓這些武人有一個發泄口,他們自然就沒有余力、也沒有那個腦子想著去搞事情了。
雖說朝中不少文官一直在反對,但皇帝一力堅持,最終胳膊拗不過大腿。
當然,也是因為這幾年隨著推廣占城稻、收取商稅、海事稅務,以及開疆拓土、海外淘金等,國庫大大充盈之后,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
比如說治理黃河、重整水利,這一方面讓許多人力得到了安置,一方面也有切實有效的好的影響。
比之咸平年間,這個景德年反倒更加太平安定下來。
這也使得皇帝的威望如日中天,如果說在歷史上趙恒泰山封禪實在是個丟分項,也是拉低了這一項目的含金量;那么現在李勇所作所為造就的成果,起碼也算達到了本應有的資格。
只不過李勇對此并沒什么興趣,他也不希望搞太多祥瑞、上行下效這種事情上很容易走歪掉。
當然,此時外人所不知者,即是在城內李家李園里,屏退閑雜人等后,“皇帝”突然跪在了李源身前,行完大禮后才說道“爹,是孩兒不孝,未能在您跟前侍奉。”
李源擺擺手,哪有半點兒不滿,反倒是老懷大慰地看著面前已經揭下了皇帝面具、露出自己本來面目的兒子李勇,嘆了口氣道“當年我聽你說要練兵造反,倒也頭熱跟著你去發瘋,不成想你倒是當真做到了。”
不過就是,這“造反”的方式有些別致。
真要硬說一句的話,李勇這是跟漢高祖肩并肩了呀,畢竟人家漢高祖皇帝當年眼見秦始皇出巡的排場,當場就來了句“彼可取而代之”,然后他就推翻大秦,建立大漢自己當了皇帝,也確立了“漢”這個名稱對漢人的意義。
畢竟看秦大一統也就圖一樂,真正的大一統還得看我大漢噠。
李勇如今也是真正取代了當今皇帝,可惜的是他還得戴著面具,不得以自己真面目示人。
不過這都無所謂,李勇知道自己的身份,李源等人也知道他的身份。
甚至如今后宮里頭,麗妃劉婉和楊妃都知道他的身份,而這兩人都為他生了皇子,到時候從自己的孩子里面選擇繼承人就是了。
而對李源來說最主要的還是,李勇也并沒有讓李家的香火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