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黑暗騎士崛起單獨拎出來評價,也是一部80分以上的商業電影,但很多事情就怕比較,有黑暗騎士在前,從影迷到媒體很難不把這兩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較。
綜藝的專欄直接指出“兩部影片差距明顯,最大的差距來自于角色蝙蝠俠仍然是蝙蝠俠,貝恩卻毫無類似小丑那樣的反派魔力這部新的蝙蝠俠電影上映后,我們回頭去看,馬丁塑造的小丑何止是經典”
好萊塢報道直言不諱“我們沒有任何對范迪賽爾的不敬,他塑造的貝恩這一角色也很出色,但在馬丁塑造的完美反派小丑面前,貝恩顯得蒼白無力。”
鑒于范迪賽爾人沒了,媒體上的評論還相對溫和,保留了基本的情面。
但在蝙蝠俠三部曲影迷的嘴里,就不一樣了。
影迷有時候很善忘,該悼念的悼念了,有不滿自然要說。
其中一條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馬丁版本的小丑能讓全美暴動,讓人效仿制造混亂,讓人為之瘋狂到發動大屠殺貝恩能做到嗎”
“以后任何蝙蝠俠電影,馬丁版本的小丑,都是反派繞不過去的話題。”
“馬丁之后,再無小丑”
“以前,我們對黑暗騎士中馬丁版本的小丑評價足夠高了,但今天回頭去看,發現過往的盛贊遠遠不夠,馬丁塑造了一個神一般的角色”
類似的說法在互聯網上深入人心,全美街頭和影院當中,化妝成小丑到處晃蕩的人更多了。
小丑搶劫和零元購的案例,這些年一直就沒消停過。
自從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全美經濟發展放緩,上層不斷對中低層割韭菜,中下層越發艱難,社會上升渠道越收越緊。
不止是那三個槍手很多人都幻想過自己成為小丑。
首映式槍擊案、范迪賽爾的貝恩和兩部蝙蝠俠電影,加上北美的大環境,這些亂七八糟的因素湊在一起,讓馬丁版本的小丑在網上真正封神。
尤其槍擊案,真正把小丑拔高到了信仰的層面上。
像美利堅這種社會,不可能把小丑封禁掉。
真這樣做,華納和全好萊塢都要爆炸。
華納制片廠,馬丁進了星際穿越工作室,來到會客室等了一會兒。
諾蘭臨時有事,過會才能過來。
馬丁拿起手機刷了下推特,可能槍擊事件的關系,他這邊冒出來很多速度與激情主角團演員的推特號。
其中就有保羅沃克。
馬丁點開看了一下,保羅沃克最新一條推特是紀念范迪賽爾的。
配圖是他與范迪賽爾在速度與激情中的合影,配文“上帝身邊多了一位真正的天使。”
馬丁看完,有種特別強烈的反差感。
前世,經常看到范迪賽爾紀念保羅沃克。
大概以后會經常看到保羅沃克紀念范迪賽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