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眨眨眼,記了下來,然后一熘煙的跑了。
莊學究看了一眼天色“行了,今天就到這里吧,明天便是會試了,龍門就在那里等著你們去躍,去吧,去吧。”
“定不負先生教誨。”秦浩等人齊聲行禮。
回到東昌侯府,秦浩的小院外,寂靜得落下一根針都能聽得仔細,這也是秦柳氏吩咐的,為了避免打擾秦浩明天參加會試,誰也不許前來打擾。
甚至就連青梅也被秦柳氏叫走了,按照她的想法,會試要保留精力,還是不要行房比較好。
這一夜,秦浩難得的有些失眠,就像莊學究所說會試就是一道龍門,躍過去了就是鵬程萬里,沒躍過去又是三載蹉跎,而且十五歲的進士跟十八歲的進士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
出名要趁早,秦浩可不想再浪費三年時光,何況兗王之亂即將上演,東昌侯府恐怕也不能幸免,要早做準備才行,如果沒有進士的身份,老爹秦俊業恐怕也不敢把東昌侯府上下百十口性命,交到秦浩手里。
思緒紛擾中,秦浩漸漸睡死過去。
再次睜眼已經是天光大亮,青梅已經俏麗地站在床邊,等待伺候他更衣了。
“祝公子金榜題名、蟾宮折桂。”
秦浩走出房門的那一刻,小院里服侍的下人,包括青梅齊齊行禮唱賀。
坐上東昌侯府的馬車,一路前往貢院,街道上熱鬧非常,除了去貢院趕考的學子,還有很多來看熱鬧的民眾,對于宋朝這樣文盲率80的封建社會,讀書人本身就意味著高人一等,何況前來參加會試的還都是各地舉人,放在偏遠一點的地方舉人已經是了不得的學問人了。
還有的家長帶著孩子一路在前往貢院的街道上來回走動,寓意著沾染文氣,彷佛這樣就能讓自己的孩子也能金榜題名。
會試是為國選材的重要日子,為了避免交通堵塞,開封府跟禁軍都會派人來回巡邏,街邊超過商鋪范圍的小攤也都是不許擺的,有點后來城管來了的意思。
秦浩的車馬走得很慢,主要是路上的車太多了,好在距離貢院不遠,差不多半個時辰也就到了。
來到貢院門口,秦浩沖秦俊業跟秦柳氏微微躬身“父親、母親,孩兒去了。”
“去吧去吧,今日便是你魚躍龍門之時。”秦俊業故作鎮定的道,其實心里緊張得一批,昨晚罕見地沒有去妾室那里過夜。
秦柳氏眼淚都快下來了,卻只能強忍著,只是害怕不吉利,會給兒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貢院門口有士兵把手,要驗明正身,搜身檢查,確保沒有夾帶才能進入,所以什么男扮女裝考上狀元的說法,也只能出現在戲文里,光是搜身這一關就過不了。
“小侯爺得罪了,請。”負責檢查的老吏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
秦浩收拾好東西走進貢院,來到掛著編號的考室前,說是考室,其實就是一個個用磚砌成三面墻的小隔間,考生進入里面之后除了上廁所就不能出來了,吃喝也都全都在里面。
秦浩的運氣還算不錯,沒有被分到廁所旁邊,心里也不禁替被分到“臭號”的學子默哀,基本上這一屆就沒他們什么事了,一連三天在廁所旁邊,沒有被熏暈已經算是意志力堅強了。
第一場考試,考的是經義。
也就是從四書五經中截取一段話,然后用這段話來寫一篇理解,到了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八股文,只能使用圣人的思想來作答,但是在宋朝就沒有嚴格的規定,考生可以借他題目來說自家道理,甚至不乏全然不顧四書五經,圣人之言,自立其說的,只要你說得有道理,也能有機會考上,只要考官夠大膽。
當然,秦浩并沒有要標新立異的想法,一板一眼地按照考題做理解,同時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宋朝科舉還是比較開放的,并不是一味的先賢說什么就是什么,也得有自己的理解,不然也是很難拿到好成績的。
經義過后就是詩賦,題目是梅花。
秦浩想了想,只能在心里說一句“對不起了,高啟老先生。”
然后在卷子上寫下。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