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會元,即便是在文風鼎盛的宋朝,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放榜當天,整個汴京城的勛貴都得知了消息,而東昌侯府也變得格外熱鬧,來道賀的,來看熱鬧的絡繹不絕。
秦俊業也著實高興壞了,當即吩咐下人大擺延席,秦柳氏也忙著招呼那些勛貴家卷,這也是她這些年最揚眉吐氣的一天,之前那些對她不屑一顧的頂級勛貴家卷,現在見了她那叫一個客套,眼底的羨慕就更不用說了,藏都藏不住。
由于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秦柳氏一個人招呼不過來,還把小秦氏請過來幫忙。
小秦氏也樂得如此,而且情理上也說得過去,秦浩畢竟是她親侄兒,只是這么一對比,親生兒子顧廷煒就是在有些拿不出手了。
果然,別人的兒子從來都沒有讓自己失望啊
東昌侯府一連擺了三天的流水席,來往的賓客絡繹不絕,秦俊業基本是喝醉了睡覺,睡醒了又起來借著招待賓客接著喝,也就是宋朝還沒有蒸餾酒,酒精度數比較低,要不然照他這個喝法遲早酒精中毒。
秦浩也沒有閑著,成了吉祥物一樣的存在,那些勛貴只要是帶著家中孩子來的,男孩都要跟他接觸一下,說是沾染一絲文氣,女的則是遠遠相看,估計也是在打他的主意。
關鍵是其中還有不少七八歲的女孩,還是小豆丁一樣的年紀,他是該說古人太早熟嗎
三天流水宴過后,秦浩一看這樣下去不行,趕緊以要準備殿試為由叫停了這項活動,自己跑到盛家學堂躲清凈。
其實盛長柏這三天的遭遇跟秦浩也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來盛家道賀的都是文人,又盛纮的同僚,也有這一屆的同窗。
“元若似乎也落榜了。”盛長柏忽然遺憾的說道。
這個消息秦浩也早就猜到了,就按照秦柳氏跟平寧郡主平時的關系,這次秦浩高中會元,平寧郡主都只是打發管事送了一份禮物,她跟齊國公一個都沒到,顯然是齊衡沒考中,沒有心情來。
秦浩也只能暗自搖頭,看樣子齊衡跟明蘭果然是沒有緣分啊,不過也好,說實話就平寧郡主那個性格,明蘭要是嫁過去,還不知要受多少委屈。
殿試的時間并不固定,主要是看皇帝什么時候有空,秦浩跟盛長柏一直等到四月份,才被通知殿試的確切時間。
農歷四月十號這天,一共兩百多名“貢士”進入皇城,等候他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
秦浩就站在隊伍最前面,這也是作為“會元”的一項優待。
隊伍當中有年輕人,也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不過這種現象也并不罕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每三年一屆的進士科,一屆只錄取兩百到三百人,對于宋朝超過12億的人口來說,錄取率實在低得可憐。
學子們一路從蒙學開始過關斬將,歷經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最后才有這殿試面君的機會,跨過了這一步就是真正的跨入了士大夫階級。
宋朝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并不是說說而已,當今官家就連過繼宗室繼承皇位這種事情,都會在大殿上被要求下決定,官家想要蒙混過去,直接被官員拽住衣袖不讓他走,這要是換成朱元章,估計滿朝文武一個都活不下去。
站著等了好一陣子,才有宦官來領路帶著他們進入集英殿。
“臣等叩見陛下。”
成為貢士之后,就有資格稱臣了,否則沒有官職的人見了皇帝只能稱草民。
“各位都是國家棟梁之材,無須多禮,平身吧。”
秦浩站起身,這才有機會看清當今官家的樣貌,是個有些富態的老頭,滿臉笑意,看起來很慈祥的樣子。
官家也注意到了秦浩,饒有興致地說道“你就是新科會元”
秦浩恭敬的施了一禮“回官家,正是。”
官家上下打量了秦浩一番,見他雖然年紀小,但是身材修長,五官俊朗,而且不像是其他讀書人一樣單薄,渾身上下透著一股英氣,態度也是不卑不亢,不免心生好感。
“你會試關于馬政的策論我看了,雖有瑕疵,卻也有些見地,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