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當耶律洪基率領大軍來到幽州時,已經差點吐血了,這還是他記憶中的幽州嗎
其余的遼國大將面對加強了防御的幽州城,也是一陣齒寒,這得丟下多少具尸體才能填平這樣的防御工事
然而,遼國皇帝御駕親征,牛皮已經吹出去了,不奪回幽州,遼國內部的統治也會出現問題,那些依附于遼國的部落必然會產生異心,一個沒有強大武力的宗主將不再有凝聚力。
耶律洪基也很清楚這一點,于是,在大軍抵達幽州后的第二天一早,就下達了攻擊命令。
這位崇尚佛教的皇帝,并沒有因此生出什么慈悲心里,他并不在意士兵的死亡,權利才是他的一貫追求。
當然,最先沖鋒的也不是真正的遼軍,而是一些依附于遼國的北方少數民族,他們在遼軍的刀槍逼迫下,往幽州城下沖去。
秦浩負責把守南門,大老遠就看到一群穿著皮毛制品的士兵陣型散亂的朝著城下沖來。
一百五十步,一百二十步。
一百步,就在這些士兵即將沖到外部防線的拒馬面前時,秦浩下令“前方一百步,拋射,放”
城頭上的士兵紛紛將弓箭抬高到45度,拉開半弦,手中一松,弓箭猶如雨點一般激射而去。
“啊”
一聲聲慘叫在戰場響起,那些正準備抬起拒馬的士兵,瞬間被射成了馬蜂窩,需要十幾個人才能合力抬起的拒馬重新落到地上,激起陣陣煙塵。
這一幕同樣在其他幾座城門上演,僅僅只是剛剛接觸,遼軍就付出了上千人傷亡的慘痛代價。
耶律洪基的臉色很不好看,下令增加進攻兵力,以此來消耗宋軍的弓箭數量,為之后真正的攻城做準備。
而那些北方少數民族就成了炮灰,遼軍也不在乎這些人的死活,驅趕他們不斷去送死。
首日的激戰,遼軍付出了上萬人的傷亡,最終也僅僅只是突破了第一道拒馬關卡,推進到距離城門八十步的區域。
而宋軍卻沒有任何傷亡,按理說這應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是中軍帳里眾人的臉色都相當嚴肅。
遼軍的堅決與瘋狂讓所有人都認識到,這將會是一場極其艱難的苦戰,特別是城外耶律洪基將近四十萬的騎兵,如果不是有幽州城的地勢之利,在野外碰到,只怕這里所有人都活不下去。
古代的騎兵就相當于后世的坦克,不是人力能夠阻擋的,特別是如此大規模的騎兵軍團。
所有人都意識到,幽州城不能失守,否則,等待他們的一定是全軍覆沒。
隨后,就是接連一個星期的攻防戰,遼軍死傷已經超過五萬人,而宋軍的傷亡僅僅只有三千,絕大多數都是被少數民族的弓箭射傷的,剩余的則是被彈弓、石塊甚至是標槍擊中,少數民族的遠程進攻手段可謂是五花八門。
在如此巨大的傷亡下,遼軍也終于掃清了幽州城外的障礙,此時橫亙在他們面前的,就只有秦浩帶人挖的哪條30米寬的護城河了。
不過遼軍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心態上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已經開始產生了厭戰情緒,他們原本是想著跟遼國一起南下掠奪宋朝資源的,結果被送進了戰場絞肉機里,死去的都是他們部落的年輕勇士,這對于他們的生存產生了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