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洪基只能下令分兵去撲滅叛亂,這些在戰場上閑職了長達半個月的遼國騎兵,也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只是遼國本就十分兇殘,他們面對叛亂的唯一方式就是殺戮,而且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殺戮。
這也倒是越來越多的北地漢人加入反抗組織,原本星星點點的叛亂,徹底在薊州、檀州、順州形成燎原之勢。
耶律洪基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他看來實在不行就把所有的北地漢人全部殺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他也是聽過,并且表示認同的。
之后幽州攻防戰就進入了最血腥的時刻,遼國的大軍幾乎日夜不停的發動進攻,壓根不給守城的宋軍任何喘息機會。
甚至到了后來,遼軍的弓箭供應不上了,他們直接從城門下方撿取宋軍射下來的弓箭進行反擊,而宋軍的弓箭也在長時間的消耗下庫存極具猥瑣。
秦浩只能組織幽州城的老百姓參與制作弓箭,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也聊勝于無。
就這樣雙方硬生生耗了一個月,遼軍的規模已經從最初的六十萬下降到了不到四十萬,而宋軍的規模也從四十萬下降到了三十萬出頭。
此時雙方的糧草都已經出現了問題,幽州城雖然囤積了不少糧草,可這些糧草不僅要供應軍隊,還要供應老百姓,倉庫里的糧食已經見底了。
而遼軍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后方糧道不斷受到騷擾,再加上遼國本身也不是農耕民族,以前都是以戰養戰,現在一個多月了,幽州城還是沒有攻克,自然也得不到補給。
更加讓耶律洪基擔憂的是,一個多月戰馬沒有得到很好的糧草補給,已經開始掉膘了,這對于騎兵來說無疑是個噩耗,馬力得不到保障,騎兵戰斗力也會跟著下降。
也就是耶律洪基知道宋軍沒有追擊能力,要不然早就下令撤軍了。
然而就在某一天,有探子來報,就在幽州城西側六十里,出現了一支騎兵部隊,人數在七萬人以上。
一開始耶律洪基還以為是云州那邊的援軍來了,正要高興,結果一看對方的旗幟,嚇得眼珠子都瞪大了。
只見遠處黑底紅字的大旗上書一個“宋”,旁邊一桿將旗上寫著一個“顧”字。
顧廷燁終于趕回來了,在多下岐溝關,擊退了云州援軍數次進攻后,確認對方無法攻克關隘,他就留下一萬兵將,自己帶領七萬騎兵趕往幽州戰場。
一路上他還在擔憂,若是他趕到時,幽州城被攻克了該怎么辦,結果到了之后卻發現,遼軍已經盡顯疲態。
顧廷燁的到來也讓秦浩看到了反擊的機會來了,于是連忙找到趙英策、成國公商議。
“今晚可下令奇襲遼軍大營。”
如果是前幾天趙英策跟成國公絕對不會同意這個冒險的對策,因為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他們都是步兵,就算是奇襲成功也不能讓遼軍傷筋動骨,遼軍只要騎上馬誰都追不上。
但是顧廷燁回來了,局勢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有了追擊的資本。
大批騎兵的出現也讓耶律洪基不敢再不管不顧的攻城,西城門外圍困的遼軍撤到了南城門,當天的攻城也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只是讓遼軍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幽州城的宋軍在被圍困了一個多月后,居然還有膽量出城偷襲。
入夜,秦浩率領數千士卒悄然從南城門熘了出去,在距離遼軍大營外一百步左右,停住腳步,靜靜等待子時的到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