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人,這窯廠要多少人”陶老太爺又問。
秦浩敲了敲桌子“前期要建窯廠,有個百人便差不多了,后續等窯廠開工之后,再招募多一些。”
陶老太爺驚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原本以為一個窯廠修建時有個百八十人就足夠了,可秦浩開口卻是百人,這是得建多大的窯廠啊
“這,人是不是太多了”陶老太爺還以為秦浩不懂工程。
秦浩卻擺手道“不多不多,一個窯廠遠遠不夠,將來還要建二廠、三廠,恐怕就是全縣老百姓都到窯廠里做工,都不夠呢。”
陶老太爺下意識覺得秦浩是在吹牛,若是全縣的老百姓都去了窯廠,還有誰種地呢何況榮縣雖然不算大縣,可人口也有八千戶呢,這么多人全都去窯廠干活,那窯廠得有多大
不過不管秦浩是不是吹牛,陶老太爺回去之后,還是把家族中的中堅力量聚集起來,通知他們招募人員。
跟陶老太爺一開始的懷疑差不多,陶家眾人都懷疑秦浩所說的五百錢工錢,是不是夸大其實。
陶老太爺的拐杖在地上杵了杵“既然你們不相信,那便將名額交給外人,只是到時候,你們可莫要后悔。”
陶家眾人最終決定將一半名額讓出去,一半名額讓族中那些困難戶去,反正他們也沒有更好的出路,不如去碰碰運氣。
新開窯廠,五百錢工錢,兩個關鍵詞,很快就在榮縣上下流傳開來,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就是個玩笑,畢竟種地一年辛苦到頭也不見得能有多少收益,窯廠向來是出了名的黑,能給開這么高的工錢
然而,隨著陶家開始招募人員,在看到陶家也有不少人報名之后,一些實在窮得活不下去的貧民也開始報名。
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在觀望當中,也有不少當地豪強在等著看秦浩這位新縣太爺的笑話。
秦浩這段時間也沒有閑著,帶著秦家的管事、工匠,還有程少商在窯廠的建址處進行測量、規劃。
程少商顯得很興奮,她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做這些建筑了,可惜之前只能做一些桌椅板凳、秋千之類的小玩意。
現在能有機會參與這種大型建筑的設計,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其實那些管事跟工匠一開始見到程少商出現在工地現場,也十分驚訝,原本還以為秦浩只是帶程少商來散散心的,結果程少商畫出來的圖紙讓許多老工匠都嘆服不已,這才意識到這位少夫人是有真材實料的。
“夫君,為何要在上面建造這種拱形的結構支撐平面不是更加方便嗎”程少商好奇的問。
秦浩笑著解釋道“拱形結構雖然建造起來有些麻煩,但是足夠耐用,維護起來也比較簡單,同時也有利于熱量傳導,我們燒制的是瓷器,而不是陶器,對溫度的要求更高,這樣拱形的設計可以減少一部分燃料消耗。”
雖然程少商對于熱量傳導的原理不是很懂,不過也大概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細心的將秦浩所說的記錄下來。
放下毛筆之后,程少商又不免擔憂的問秦浩“如今朝堂上下用的都是漆器,這瓷器真的能暢銷嗎”
在漢朝之前,大多數使用的都是青銅器,但是由于青銅器煉制不易,成本較高,一直只是在貴族當中流行。
到了漢朝之后,由于青銅器太過笨重,且容易生銹,許多貴族也開始拋棄青銅器,轉而使用更加華麗、輕便的漆器。
所謂的漆器其實就是用木頭、柱子先制作凋刻成型,然后用各色彩漆涂在上面,不僅色澤優美,而且更加華麗。
不過漆器的造價也十分高昂,古代的漆不同于后世用的工業用品,而是采集的天然樹脂,然后在其中加入顏料,制作而成,同樣也只有貴族才能用得起。
對此,秦浩絲毫不擔心,陶瓷相對于漆器來說,有一個很多的優點,就是可以大批次的燒制,一名漆匠可能一個月也做不了幾套漆器,而陶瓷卻可以源源不斷的進行燒制,一爐出來便是成千上萬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