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則是碾石機,通過兩個巨大的石碾將碎石機雜碎的礦石,碾成粉末狀,動力來源同樣是水利。
后面的一個池子則是淘洗裝置,將粉末投入其中,然后注入一部分清水,將雜質去除掉之后,這些濃稠的泥水就是制作瓷器的關鍵材料了,將它們跟高嶺土混合起來,再進行燒制,就能得到瓷器。
“怎么樣”秦浩拿出手帕擦了擦程少商額頭上的汗。
程少商嘿嘿一笑,得意的道“這次絕對沒問題了。”
見程少商如此有信心,秦浩一揮手,示意可以進行實驗了,只見工匠在江邊打開閘門,湍急的水流被引入一個小型水庫,在水流的推動下,第一部分的碎石機開動起來,石錘一下以下的砸在石槽里,不時會有碎石飛出來,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只是比較簡陋的初代工業產品,能保證工業生產就不錯了,反正那些碎石也砸不死人,頂多就是有點痛罷了。
很快,第一批礦石粉碎工序就完成了,工匠關閉水庫入水閥門,漸漸地那些石錘失去動力之后,就不動了。
秦浩拿起那些碎石檢查了一番,滿意的點點頭“嗯,這次的碎石效果比上次要好不少。”
程少商得意的揚起下巴,她的天賦絕對是沒得說的,僅僅只是靠著秦浩傳授的一些簡單物理數學知識,就能帶領工匠造出這樣初步形成規模的水利機械裝置,已經可以用天才來形容了。
隨后的碾石機效果也不錯,這套裝置就算是實驗成功,可以進行量產了。
同時,工匠的培訓也有了一定成果,秦浩讓他們把所有工序都拆分開來傳授,每個人只學兩到三道工序,這些窯工知道將來,這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個個學習熱情高漲。
雖然他們不能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但照葫蘆畫瓢還是不難的,學了大半個月,用來當做學徒幫手也足夠了。
萬事俱備,前后準備了一個月,秦浩終于宣布可以開窯燒制了。
瓷器制作是非常復雜的,從最初的采礦開始到最后的烤花細分下來足有七十道工序。
第一次開窯,制作的是幾種常用碗碟,這也是制作難度比較低的器型,隨著制坯、上釉等工序就位,第一批粗坯被小心翼翼的放置進窯中。
“封窯”
燒制瓷器溫度是關鍵,溫度要達到1200攝氏度以上,通過封閉窯口,可以有效的保持溫度。
窯口堵上,只留下一個添柴口和一個進風口,而工匠之后就只能通過進風口來觀察窯內的溫度變化,從而決定是添柴還是撤火,這是一個需要經驗的工種,一窯瓷器良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在他手里掌控。
“點火”
隨著窯中的松木被點燃,火光映照下,窯內的瓷器也逐漸發生著一些肉眼難辨的變化。
整個燒制過程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按理說除了添柴和看火的工匠,其他人都可以回去休息了,但還是有不少人自發的留下來。
他們也知道自己幫不上什么忙,但他們只能用這種行為向上蒼祈禱,祈禱這一窯瓷器能夠成功,這樣,他們就能繼續在窯廠工作了。
田老蔫就是其中一員,王大娘已經給他說了個婆娘,是隔壁鄉的寡婦,在漢朝寡婦在家不算什么,何況那寡婦居然長得還很水靈。
“老天爺保佑,一定要成啊,保佑秦大人財源廣進,也能讓我們這些苦哈哈的日子有個盼頭。”
到了后半夜,田老蔫就睡死過去,等到他再度睜開眼,窯里的火已經滅掉了,所有窯工的目光都死死盯著窯口,不少人口中念念有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