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袁慎這邊,作為一個有節操的青年,原本他是極其抗拒打廣告這件事的,不過秦浩給他的信中寫了這樣一首詩。
袁慎覺得這樣的詩,如果在自己手里埋沒,多少有點于心不忍,同時為了配合這首詩的意境,袁慎舉辦了一場詩會。
詩會所用的器皿自然就是秦浩送來的白瓷。
一開始那些世家子弟對于這些白瓷并不感冒,只是覺得稍微精致一些罷了。
等到袁慎寫出秦浩的那首詩,事后下人清點的時候發現,所有的白瓷全都不見了,就連袁慎用的杯子也都被人順走了。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
何似諸仙瓊芯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
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從此之后,都城世家子弟的詩會,若是沒有瓷器左茶,就感覺再好的茶都暗然失色。
這些自負風雅、君子的世家子弟,一個個開始搜羅那里有這樣精美的瓷器賣,可是翻遍了都城,都沒有發現可以跟白瓷媲美的陶瓷,物以稀為貴,白瓷就成了風雅的代名詞,若是沒有一套精致的白瓷招待,都不好意思再舉辦詩會。
在這方面,秦浩的老師張純也幫了不少忙,秦浩也送了他幾套白瓷,像他這種大儒,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招待的也都是一些很有學問的人。
這樣風雅的器皿自然受到追捧,一開始張純還很大方,誰要是真心喜歡就送上一套,可是送著送著,張純發現就只有最后一套了,自己連招待客人的都沒有了,剩下的那套就被他一直珍藏著,誰來要都舍不得給。
在這樣的瘋傳之下,很快白瓷的價格就被抄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黑市上一只白瓷杯子就能賣到五兩銀子,堪比等價的白銀。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道,榮縣第一批成品白瓷送到都城,秦袁氏打理家務還是很有一手的,看到白瓷如此受歡迎,又只有自己一家有貨。
并沒有把所有的白瓷都拿出來,而是定下了每天五十套限定發售,一套的價格就高達二兩銀子,還別嫌貴,因為不是什么人都能買到的。
就在售賣當天,秦家的鋪面門口就排起了長龍,全都是世家子弟的管事,至于那些商賈壓根就連排隊的資格都沒有。
有那不懂事的胡商仗著有錢,還想插隊,直接被人打斷腿丟在路上,他的仆從也全都被打斷手腳,向城中巡防的士兵告狀。
士兵一看他們指的人,又把胡商打了一頓“瞎了你們的狗眼,什么樣的貴人都敢得罪,自己想死也別害我們”
僅僅只是第一批白瓷,就讓秦袁氏大賺了一筆,不過隨著白瓷源源不斷的送來,這種買賣就沒那么好做了。
隨著秦袁氏將白瓷的價格降到兩百錢一套,而且不限量供應,白瓷也終于走入了商賈、富貴百姓家中。
由于白瓷的暢銷,秦浩這邊的訂單也越來越多,除了秦家商鋪的訂單之外,萬家、程家甚至袁家都派人送來了大量銀錢來訂貨。
秦浩要的就是形成規模化,到時候即便是秘方泄露出去,或者是被人破解,也不用擔心,傾銷了解一下,價格戰了解一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