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這種情況,軍方提出了好幾種作戰計劃,可都限制于敵艦隊群的數量級以及火力優勢,這些作戰計劃連百分之一實現的可能都沒有。
討論,分析,報告,提出異議,模擬戰斗結果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而從柯伊伯帶防御圈所傳遞回來的消息越發的讓人絕望了。
從那二十二艘母艦中有新的戰機戰艦飛出,這些戰機戰艦型號與大小基本上都與第二檔次戰機戰艦相當,也即是與人類現有科技層次持平,而且從其機甲外殼來看沒有絲毫時光痕跡與戰場傷痕,很有可能就是母艦利用戰場材料隨時制造的。
換言之,按照超級計算機的計算,當整個柯伊伯帶防御圈被突破時,敵艦隊群數量會不減反增,特別是那些低科技載具被打爆后重新回爐,反倒是生成了同等質量的高科技戰艦戰機
敵人在持續性變強,這一仗根本沒法打了
在接觸作戰第五小時,柯伊伯帶防御圈只剩下最后一層防御陣地,敵艦隊群即將徹底突破四大防御圈的第一層時,人類統一政府高層,人類軍方系統高層,以及所有被挑選出來的專家組,科學小組,智庫團隊等等齊聚一堂。
“如果我們人類要想要獲得勝利,必須要擊毀敵人的二十二艘母艦,這是核心前提,除此以外我們無法可想”
這是總參謀部發言人的意見,同樣也是專家組的意見。
那種一百公里長度的超巨型母艦真的太作弊了。
其本身就是超級戰爭堡壘,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攻防屬性,其能量巨炮可以輕松摧毀直徑十公里的小行星防御措施,而其能量護罩則從未被洞穿過,那怕是集群高斯武器攻擊,又或者是設置好的自爆推動系統,帶著直徑數十公里的隕星撞擊,在這母艦的能量護罩上全都是無功而返。
誠然,這種母艦依舊比不上水滴帶給人類的絕望,但是其本身的科技層次就比人類要高得多,同時其還具備著無與倫比的巨大體量,兩相結合下,就出現了二十二艘讓人類絕望的超級母艦。
而且合理推論,這二十二艘母艦或許還不止是眼前所展現的能力,其巨大的體量很可能藏有超級武器,譬如殲星炮一類的科幻概念武器。
這就使得行星本土防御成了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