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越是高強度的時感反應層次,所要消耗的精神也就越大,雖然強度也高,但是短時間內就會讓人進入到精神極度疲憊中,所以控制才是最為重要的,根據所處的環境和情景,來決定所用的時感反應層次。
現在那怕是最弱的適格者,其極限時感反應速度也可以達到八百微秒級,也即是零點八毫秒的時感反應速度。
而除了路遠明以外的最強適格者晧晟,現在的極限時感反應速度是十微秒,其次于晧晟的少數幾個適格者,比如張恒,他們的時感反應速度則是五十微秒到一百微秒級,大部分的適格者都在三百微秒級。
所以相對這極限時感反應速度來說,維持在一百毫秒級的時感反應,這對他們來說最多就相當于是在慢跑,而且是很慢的跑步那種,可以維持很長時間。
這時,就有一名適格者忽然說道“月球正時針偏轉三度,速度提高一千五百公里每秒”
路遠明立刻向身旁一拍,眾人也并沒有什么特別感覺,接著又有別的情況發生,而在適格者們的快速反應下,月球依然持續性的向前進。
黑洞周邊的時空曲率并不是呈線性規律分布,這是進入黑洞曲率范圍后,通過對周邊時空曲率的查探才知道的情況,這簡直是顛覆了科學家們的認知。
在外界時,時空曲率就是幾乎完全相同的無限光滑平面,而在人類現有的科學理論與各種數學公式中,對于時空曲率的計算與認知,也是將非大重力區域描述為平面。
但是當進入到黑洞時空曲率影響范圍內時,這種時空曲率的凹凸不平則表現得非常明顯。
用科學家們的話來說,那就是他們制造出來了一個表面絕對光滑的純圓球體,但實際上將其無限放大后,可以看到其表面充滿了凹凸不平,甚至在微觀角度上去看,可以看到凹陷處和凸起處有巨大的落差。
而現在科學家們對于時空曲率的認知也產生了巨大的顛覆,在黑洞極端環境下,時空曲率呈現出了其真實的一面,也即在宇宙中,時空曲率是以非線性的凹凸不平結構來分布,其中既有凹陷處,也有凸起處,只是其分布結構以非常微觀的距離單位來呈現,所以從宏觀角度上來說,非大重力區域的時空曲率就沒有了起伏。
這是進入黑洞的第一天而已,科學家們對于時空曲率,時間,空間等等的認知就有了巨大,近乎質變一樣的突破。
用席勒羅德里格斯的話來說,光靠這些數據和信息,他們就有望理解關于曲率發生器的一些原理和作用了。
要做到以曲率來跨越光速之壁,其核心估計就和時空曲率的凹凸不平有關系,將極微觀層面的時空曲率凹凸放大到宏觀層面的曲率泡,由此才出現了可以跨越光速的超光速航行。
黑洞之中的信息,是通往四級宇宙文明的捷徑道路
這個發現讓科學家們欣喜若狂,但是在黑洞極端環境下,這種存在于微觀層面的時空曲率凹凸不平,卻逐漸開始影響宏觀層面。
月球往黑洞的前進再非是一條坦途,而是類似在海面沖浪,或者是在經歷類似過山車一樣的道路情景。
關鍵是,現在的月球是以最慢十分之一光速,最快三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前進,就類似于用超跑在狹窄的過山車軌道上飛速前進一樣,什么時候該加速,什么時候該減速,什么時候該如何調整方向,在影響到紅光層面的時空曲率凹凸“道路”上,只要稍不注意,立刻就可能出現月球粉碎撕裂的情況出現。
這還只是時空曲率本身的凹凸不平這個環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