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彈的威力自然遠超越原子彈,但是氫彈的反應需要一個臨界值,地球時代的科技是沒法直接讓氫彈發生爆炸的,必須要以原子彈來作為“引線”,利用原子彈爆發的臨界值才能夠爆發氫彈。
正因為如此,反物質反應堆的體量占地非常巨大,而其每縮小一點,同體積下的供能也就會提高許多,按照科學家們的計算,若是反物質反應堆可以小型化到只有地球時代普通火電站大小,那么只需要建造現有一個反物質反應堆大小的地盤,其供能就已經達到了太陽大小恒星的戴森球層次
可惜人類做不到,或者說,三級宇宙文明沒有辦法做到,這里面的科技需要涉及到微觀空間層次,也即是四級宇宙文明范疇
正因為如此,現有的反物質反應堆全部都非常巨大,那怕是聯盟文明的反物質反應堆縮小化技術,其體積也是巨大無比,只能夠在主戰艦級以上艦船上有配置,這其實比人類的反物質反應堆也僅僅只縮小了五分之一體積罷了,雖然如此一來,其供能功率也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三十,但這依然并非是真正質變。
同時,這個階段的白銀族三級宇宙文明基本都已經進入到了各個區域的第四道坐標河系中,他們接觸到了大量的外星文明,認識到了四級宇宙文明的存在,同時宇宙戰爭,白銀種族的廝殺,種族滅絕,屠戮,以讓自己種族得到新生代等等行為一直發生,這讓白銀種們不得不對軍備方面進行更多的制造與升級,同時也大量消耗中下層的族人,將他們與戰艦進行合體化改造,然后就是核心母艦越造越大,曲率航行技術也在穩步開發中。
這一系列行為,就讓白銀種三級宇宙文明戰艦與武器群越發膨脹,隨便出來一個白銀種三級宇宙文明就有數十萬,上百萬艘主戰艦,各種輔助艦與炮艦之類不計其數,而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呈指數提升,到后面就成了極為夸張的量級。
這種量級的能量需求要達成,要么就是安下心來制造多顆戴森球,但是這怎么可能,這些白銀種恨不得隱身在虛空中永遠不被發現,怎么可能安心在恒星系中花費數百上千年建造戴森球呢
要么就是以不穩定的方式進行能量聯合。
能量聯合理論,這是三級宇宙文明的科學層次,在可以細微操控能量場域后,只要設定了能量波段,那么一定范圍內的能量將會出現量子隧穿所造成的匯聚現象,所以白銀種三級宇宙文明才可以一次性攜帶數百萬,上千萬的主戰艦以及行星級母艦進行曲率航行,而且是以五十倍以上光速的速度進行超遠程航行。
這一切都多虧了能量聯合技術,事實上,若是這項技術完美無瑕的話,那么反物質反應堆的大小或許再不是什么大問題,反正白銀種三級宇宙文明已經非常習慣用數量來堆積實力了。
不過這項技術很顯然是半成品,一旦能量過于巨大時,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能量逸散效應,充能效率直線下降不說,更是會出現能量閃爆與信息殘留,或許還有更可怕的能量氦閃甚至是能量內爆,而在這個河系中因為能量逸散而毀滅的文明比比皆是。
能量聯合,這是人類科學家們能夠想到的在眼前科技層次下,唯一能夠為決戰機甲高效充能的辦法,若是能夠對現有的聯盟文明七顆母艦,加上數百萬的主戰艦進行聯合充能,那么決戰機甲的能量有望每十天可以充滿一次。
前提是,人類和十一個白銀種文明不會因為一次能量氦閃或者能量內爆而成為宇宙中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