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除非就是每一架古代機甲都有決戰的戰力,根本不必要的浪費,這才只派遣幾架古代機甲就出來清理低級文明,就和三體這本里,高級宇宙文明用二向箔來快速清理太陽系,而不是派遣其主力艦隊前往是一個道理,高射炮打蚊子都沒這么夸張。
正因為如此,最初時路遠明是駕駛決戰機甲前往對抗五架古代機甲的。
但事實上,古代機甲雖是四級宇宙文明造物,但卻與決戰機甲差距巨大,頂多就是稍微加強版的超級機甲罷了,雖然是可以清理掉三級宇宙文明的艦隊,但是也絕非是碾死蟲子那么輕松,甚至一個不小心還有陰溝里翻船的可能,那既然如此,最大的問題就來了
為什么亞龍族不多派遣一些古代機甲,或者四級科技層次的艦隊呢
莫不是四級宇宙文明還有什么別的限制,讓其無法大規模生產高科技器具吧
為此,大科學家劉彥做出了一個假設學說,計算黑限。
越是高科技層次的造物,要將其運用時所需要的計算量就越大,其內部結構也就越是精密,而從電磁場,到超電磁場,再到能量場,以及四級宇宙文明的時空曲率場,要達到該控制效果,所需要的計算量就更是驚人,在沒有強人工智能或者超人工智能的情況下,要么就是類似于人類這樣以超級計算機加上足夠的人力來操控,或者要么就是如同三級宇宙文明的白銀種那樣,將自己的族人變成插件和零件。
這就是劉彥所做的科學假設了,隨著科技層次的遞進,計算量的增加,必然會讓計算量的運用負荷達到某個邊界點,一旦超越,那么科技造物就不是隨著生產力的提升而大規模應用,到了那時,超高科技層次造物的數量將呈現直線下跌。
這一理論只是假說,但是在亞龍族的追擊部隊數量和造物的科技層次比例中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而在科學家們為亞龍族的追擊部隊組成結構而陷入疑惑與沉思時,最前端的艦隊群已經與亞龍族追擊部隊交上火。
從數量級來看,人類一方的白銀種戰艦數量數百倍于亞龍族戰艦,但是在交火的第一時間,受到重創的卻是人類一方的白銀種戰艦群,剛交火不到十分鐘,人類一方至少有十萬艘戰艦被當場打爆,而亞龍族一方的戰艦群卻大部分完好無損。
由那艘游蛇形母艦處爆發出了一層廣域空間防護力場,同時在數萬艘三級文明科技層次的戰艦群中,偶爾有一艘四級文明層次的造物,再配合數量稍多一些的亞龍族古代機甲,形成了一種矩陣模式的空間防御節點,所有射向亞龍族艦隊群的能量攻擊,全部都在接觸這層空間防御節點時被分散開來。
類似于激光武器具備極強穿透性與威力一樣,只要將激光的光束分散開來,就會變成幾乎沒什么威脅的普通光線了,而這空間防御矩陣也是同樣原理,看似薄薄一層,卻是空間的折疊扭曲,光束通過這折疊扭曲層時,就和一道激光被無數層玻璃折射一樣,變得了毫無破壞力可言。
從這一點上來說,四級宇宙文明確實是對三級宇宙文明進行著碾壓。
不過人類可不是普通的三級宇宙文明,而之所以敢打這依仗,人類所依仗的也絕非九百多萬艘白銀種戰艦而已。
就在亞龍族開始傾瀉火力,并且已經鎖定了遠處的母艦,打算進行超遠程斬首戰術時,一道光居然穿透了空間防御矩陣,而幾乎是一瞬間,在那光中就有一臺巨大黑金色機甲和七架略小一些的機甲閃現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