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是曹丕的庶長孫,為人聰明好學,又早慧,一言一行都有禮有節,進退有度,很有曹丕的風范。要是早生個幾十年,以他的才華,要做出一番事業也不是不可以,只可惜生在了曹家式微、朝中大權都被司馬家掌控的時候。
雖然面對的局面很糟糕,但曹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進行了積極的自救,并抓住所有一切能抓住的機會。
在他被殺的前幾年,他還真有過一次機會,那是他成為皇帝的第二年。公元255年,揚州都督、鎮東將軍毋丘儉會同揚州刺史文欽聚集淮南的官兵將士發檄文討伐司馬師。為了大權穩固,司馬師只好忍著疼,親自帶兵出征。
司馬師倒是很快就鎮壓了毋丘儉和文欽的反抗,但自己也沒多久就死了,消息傳到洛陽時,曹髦意識到他的機會來了,他馬上下詔讓司馬昭留守許昌,同時又讓尚書傅嘏“率六軍還京師”,一邊又策劃宮廷政變。可惜司馬昭看穿了他的意圖,直接不鳥他,帶著軍隊大搖大擺的回到了洛陽,曹髦見計劃落空,也只好順坡下驢的封司馬昭為大將軍。之后的幾年里,他再也沒找到機會。
當傀儡是很苦悶的,尤其對曹髦這樣心有抱負的人而言,憤懣憂愁之下,他寫了一首潛龍詩抒發自己苦悶的心情,潛龍詩的具體內容已經不可參考,不過從司馬昭知道這詩后的反應來看,這里邊大概是有嘲諷他的意思。
司馬昭早就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剛好曹髦又做了這樣的一首詩,司馬昭就更加借題發揮,小題大做,想要借此廢了他。
曹髦知道后,憤懣不已,他召見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人,跟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廢的受辱,請你們與我一起討伐他”。
王經勸他說這樣恐怕不行,司馬一族掌握朝政政權已經很久了,他們勢力很大,甚至朝中很多人都愿意為司馬家效命且不顧是非,這樣的情況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況且,現在陛下的禁兵力量弱小,裝備也不足,不可采取行動啊。曹髦把詔書丟到地上說我已經決定了,就算死了也無恨。況且還不一定會死呢。
其實王經說的一切曹髦又何嘗不知道呢曹魏政權落入司馬家很久了,朝堂上也基本都是司馬家的人,他根本沒有和司馬昭反抗的資本和力量,但他不愿意屈服,不愿意就這樣將先祖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他要盡自己最大的力去抗爭。哪怕死了也沒有關系。
曹髦最后帶了幾百名侍衛和奴仆出宮征討司馬昭。
悲壯,又窮途末路。
天幕上放出一段畫面
曹髦帶著幾百的侍衛匆匆從宮廷而出,到東止車門那里時遇到了聞風而來的司馬伷,曹髦左右大聲訓斥他,司馬伷的兵士都嚇得逃走了。
初戰告捷,曹髦和他的侍衛奴仆也有了點信心,他們繼續吶喊著向宮外沖去。
沖到南面宮闕時,曹髦迎面遇上了帶著千甲兵的中護軍賈充,賈充看到看到曹髦的奴仆向自己沖來,果斷讓手下與天子的奴仆開戰,曹髦一看賈充如此大膽,立即親自執劍上前拼殺。
他的勇猛以及身上的天子光環讓賈充那邊的將士們心生退意,將士們連連后退。
眼看就要敗了,太子舍人成濟著急的問賈充,“現在事情緊急,該怎么辦”
賈充眼十分惱怒的對成濟喊道“司馬公養活你,就是為了今天,你說該怎么辦”
成濟領命,正要騎馬上前時,又停下來問賈充,“是殺還是綁”
賈充惡狠狠的回道“這還用問嗎”
成濟心領神會,他挺起長槍,策馬上前,徑直向曹髦刺去,曹髦猝不及防,被成濟一中了身體,當即死在了車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