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議和之前,我們先簡單說一下當時戰場的形勢,以便大家了解一下宋真宗到底有多慫。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宋真宗繼位后的幾年,宋遼兩國之間的戰爭全面爆發,遼朝兵分兩路南下攻打宋朝其中西路軍五萬攻打北宋的岢嵐軍,東路的二十余萬則是攻打唐河北岸的宋軍。
最后西路的五萬遼軍被岢嵐軍打敗,唐河北岸的宋軍被遼軍打敗,雙方從結果上看打了個平手。
東路的遼軍打敗宋軍后又匯合耶律隆緒,蕭太后以及蕭撻凜合攻定州,打的不太順利,之后又兵分三路分別從不同的地方包抄宋朝,一路向高陽關、祁州和武強一帶運動,一路則是往東南方,騷擾德州,棣州,濱州以此牽制關南的外圍,另一路則是全力進攻關南重地,瀛洲。
看著來勢洶洶,浩浩蕩蕩,但其實遼軍在宋軍手上并沒有占到太多的便宜,一些重要的州鎮如定州,瀛洲,大名府都沒有打下來過。尤其攻打瀛洲時,遭到了宋軍的頑強抵抗,當時甚至連僧尼都參與了保衛戰,最后遼軍損失慘重,死亡三萬多人,鎧甲,兵矢、箭牌等物件丟失達上百萬件。
趙匡胤聽到這憋屈了半天的心情才有點好轉,那張板著的臉上也露出點笑意,這才是他的軍民。
aa
這邊蕭太后和耶律隆緒在攻打瀛洲時,那邊蕭撻凜帶著軍隊轉戰外圍,他破祁州又一路南下直逼澶州。澶州是北宋的門戶,也是北宋抵御契丹的最后防線,當遼軍進攻澶州的消息傳到宋真宗耳里時,他嚇的不行,忙召集群臣商討,以王欽若和陳堯叟為代表的主和派建議真宗遷都,真宗搖擺不定,就在這時寇準站了出來,他厲聲呵斥主張遷都的,說出這種主意的人都應該斬首,之后又極力說服宋真宗北上御駕親征。
宋真宗答應了。
聽著是不是覺得宋真宗也還不錯那種情況下,不僅沒遷都還能御駕親征。但實際上他是怎么做的走到一半,宋真宗聽說遼軍來勢洶洶的,他就心生懼意,想要退縮逃跑,自私又懦弱。一國的皇帝放出話說要御駕親征,消息都傳出去了,結果走到半路又不想去了,這要是讓將士們知道會造成什么嚴重的后果不用說也知道,但宋真宗不管,他就是怕,就是要回去。
趙匡胤“”
趙匡胤臉上才露出的那點笑意又凝住了,他咬了咬牙,想忍住,最后還是沒忍住,他轉頭對著趙光義就是一陣臭罵,“御駕親征到一半說要回去他是唯恐前線將士士氣太高漲妨礙宋朝打戰了是嗎啊腦子呢他腦子呢他有長腦子嗎我趙家怎么會出這樣的蠢貨”
趙光義也很委屈,又不是他做的,罵他干嘛呀
趙匡胤繼續噴他,“是,不是你做的,你只是把那個蠢貨生下來了而已。”
趙光義“”
唐。
曾經作為天策上將的太宗陛下不滿的皺起眉,這后世帝王怎么這樣居然怕成這樣
秦叔寶等一眾武將也是面露不屑,從來沒聽說過帝王御駕親征到一半懼怕敵方想回去的,程咬金噴道“這么膽小如鼠的人也配做皇帝,簡直匪夷所思。”
秦叔寶接上,“司馬衷和司馬德宗那兩個白癡都能當皇帝,這宋真宗這樣算什么”
程咬金啞了聲,他梗了半天然后才說道“還是我們家陛下好。”上馬能打江山,下馬能治理江山,哎呀,真好。
aa
最后還是寇準再次說服了他,寇準跟他說如果去,軍民的士氣將大漲,他們會更加奮勇的殺敵,如果不去,定會造成人心渙散,到時敵人進攻,您可能連金陵城都保不住了。金陵就是王欽若建議宋真宗遷都的點,宋真宗可能被點到穴了,可能也真怕他跑了金陵也保不住了,這才捏著鼻子勉強繼續進軍。
宋,簽訂澶淵之盟后的真宗朝。
百姓們聽到御駕親征的內幕,臉上都露出失望的神色,“官家,怎么這樣啊”
“豈有皇帝御駕親征到一半退縮的道理真是亙古未聞”
“官家他是不知道此舉的危害嗎”
“怎么會不知道他又不是司馬衷那樣的傻子,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幸虧有寇相公極力勸阻,不然哪還有今日的東京城呢”
“可是,寇相公今日又何在呢”有學子喃喃道。
舉目望去,朝中盡是王欽若之類的佞臣,清正如寇相公等人卻不見了。